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 欧盟GMP附录1指引无菌药品生产前行之路

1年前 (2024-10-02) 阅读数 463 #健康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欧盟GMP附录1《无菌药品生产》是药品生产领域中的关键指南,它如同指引方向的明灯,清晰地界定了无菌药品生产的路径。该附录以科学的严谨性和详细的规范,为药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确保无菌药品生产合规性与安全性的重要依据。现在,让我们深入探索这份指南,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2022 年8 月22 日,欧盟发布GMP 附录1指南更新版,并定于2023 年8 月25日实施(关于冻干技术最后实施期限为2024 年8 月25 日),本版附录与上一版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022新版附录1 vs 2007版附录1

  • 篇幅与内容的大幅扩展:从15页增至50页,新增数百条法规,全面调整结构,显著扩大适用范围。

  • 科学基础与风险管理的强化:新版附录更加注重科学性和风险管理,总结了近十几年无菌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

  • 屏障系统的重视:明确强调RABS(限制性进入系统)和隔离器的使用,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干预。

  • 术语更新与强调:强调了CCS(污染控制策略)、PUPSIT(使用前灭菌后完整性测试)和SUS(一次性系统)等新术语,体现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新版附录 1 一共有两个草案,与 2008 年版的附录 1 相比,这个版本要完整得多。“

“作为最新版本,它是 ‘目前最好的’,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程序和妥协的结果,是无菌和无菌生产的 ‘最现代化的指导’。”

——丹尼尔-穆勒(Daniel Mueller),德国图宾根地方主管机构 GMP 监察局局长

如果说附录1犹如一部珍贵的宝典,其精髓凝聚于两大“核心利器”:QRM和CCS。


QRM:质量风险管理的核心引擎

在新版附录1中,Quality Risk Management(QRM,质量风险管理)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质量管理的基石,更是通过科学、基于证据的风险评估,精准识别、分析并控制潜在质量风险,从而确保产品卓越品质和患者安全的关键所在。


CCS:污染控制全面升级与动态优化

CCS (Contamination Control Strategy)污染控制策略是贯穿整个附录1的“一条红线”,对产品和工艺进行全面审视,精准定位污染风险点,对微生物、内毒素/热原和微粒的污染控制,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值得注意的是,CCS的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一套动态的系统,能够不断吸收最新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成果,并在CCS的不断更新中得到体现。比如,隔离器的手套应该多久更换一次?洁净室多久清洁和消毒一次?应该适用什么消毒剂等等?


CCS污染控制目标:无菌世界的“零容忍”宣言

定义每个或每套洁净室的动态和静态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对于A级环境,不允许检出微生物(No Growth),如检出,必须展开调查,可以说期望的最大微生物污染水平是0cfu;这对制药企业而言,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监测要求。

A级送风(HEPA或ULPA过滤空气送风)应对周围低级别区域保持正向压力和气流,不同级别相邻房间压差范围10-15Pa,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空气中的微生物更难进入最为核心的高风险区域。



人员与设施:严格规范下的精细管理

在新版附录1中,对人员和设施的管理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首先,人员方面,附录1强调了适当的人员数量、严格的培训制度以及最小化的人员干预原则。这要求制药企业合理配备人员,确保每位员工都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并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同时,通过减少人员在洁净室内的活动范围和时间,进一步降低污染风险。

其次,设施方面,附录对洁净室的气流研究、恢复率、环境检测样本位置等关键指标提出了详细的要求。特别是单向气流的流速和流型研究,对于确保A级区域内空气流向的正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此外,附录1还明确了高风险公用设施的分类和管理要求,如注射用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等,要求制药企业对这些设施进行严格的设计、验证和维护。以水系统为例,附录1 中明确了水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比如管道流向、管道倾斜度,水流的温度和速度,管道内的湍流可以防止细菌黏附,因为当微生物在管道中黏附的时候,就有机会形成生物膜。同样,对于水系统,注射用水进行存储和分配时要求是70℃以上温度,同样是为了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隔离器与RABS:无菌生产的优选技术

GMP附录1的4.3部分提到:

“RABS(限制性进入系统)或隔离器在核心工艺区域,保障所需条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与人类直接干预有关的微生物污染,隔离器和RABS的使用应该在CCS中被考虑。任何其他的替代方法都应该得到充分评估和验证。”

新版附录1明确推荐使用RABS或隔离器,这意味着RABS或隔离器是未来处理无菌产品的首选。指南中提到:开放式隔离器的背景环境通常应至少对应于C级(不再允许D级背景)。封闭式隔离器的背景应至少对应于D级。用于无菌处理的RABS的背景环境应符合最低等级B,并且应执行气流流型研究。

显而易见,隔离器要优于RABS,因为其完全封闭,具有VHP自动净化功能,仅允许通过手套进入操作。而RABS并非完全封闭,且需要手动消毒。从减少人员干预,无菌操作和污染控制的角度来看,隔离器都是最优的选择。但是我们同样需要充分考虑隔离器中物品的摆放位置对于VHP净化的影响,手套可能对关键工艺点的"首过空气"的影响,手套的完整性测试等问题。


材料转移:细节决定成败

《附录1》Point 4.10 “设备和材料进出洁净室和核心工艺区是最大的潜在污染源之一。应评估任何可能损害洁净区域和洁净度的活动,如果无法消除,则应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

可以考虑引入RTP(快速传送系统/端口)等先进技术以降低关键区域的污染风险。通过科学布局和合理设计快速传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在转移过程中的污染风险并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环境检测,见微知著

新版《附录1》强调,环境监测作为污染控制策略(CCS)的核心环节,对微生物、内毒素/热原和颗粒物等污染源进行全面持续的监控至关重要。考虑空气流动模式和复杂的气体流动路径,特别是对于无菌灌装工艺,科学验证关键控制点,精准布局颗粒计数器和微生物采样器,结合气流模拟与风险分析,确保工艺可靠性。通过HACCPs(分析危害关键控制点),风险优先级数(RPN)精准计算,让控制点管理更加有的放矢,为无菌工艺筑起铜墙铁壁。 

附录1 关于灭菌方式提到“在可能的情况下,热灭菌是首选方法。”这可能是湿热灭菌(热蒸汽),干热灭菌,或者是除热原隧道烘箱。许多物品采用一次性技术,也可以采用其他经过评估的灭菌技术,比如伽马辐射灭菌,电子束灭菌,X射线和灭菌级过滤器标称孔径最大为0.22μm。但是对于灭菌级过滤器的完整性需要在使用前灭菌后进行完整性测试(即PUPSIT),这是一个关键且有争议的话题。其争议主要围绕其必要性、实施风险和成本效益,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工艺流程和风险评估结果来执行。


2022.8.22 新版附录1 “PUPSIT 相关要求”

  • 所在章节:8.87

  • PUPSIT要求:用于液体过滤的无菌过滤器应在使用后进行非破坏性完整性测试,然后再将过滤器从外壳中取出。应验证完整性测试流程,测试结果应与验证过程中确定的过滤器微生物截留能力相关联

  • PUPSIT方法:气泡点、扩散流、水浸入或压力保持测试

  • PUPSIT替代方法使用条件:由于工艺限制(如过滤极少量的溶液),灭菌后不一定能进行PUPSIT。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替代方法,但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 替代方法的风险考量:

    1. 深入了解和控制过滤器灭菌过程,以确保尽可能减少损坏过滤器的可能性

    2. 深入了解和控制供应链

    3. 深入的工艺知识


质量之路,永不止步

我们可以看出,仅仅依赖简单的检测和监控是不能确保无菌的。我们需要一套详细的,基于质量风险管理的污染控制策略来识别、分析、控制风险,然后通过检测和监控的手段验证结果一切正常。良好的设计,训练有素的操作人员以及可验证的工艺流程,将这些进行整合,既见微知著,又统揽全局。在这一版附录1的加持下,为药品安全保驾护航,让每一滴都纯净,每一刻都安心!

参考资料:

[1] Randolph Fillmore. Regulators on Annex 1 Implementation [J/OL]. ispe.org, iSpeak Blog, 24 June 2024

[2] EUROPEAN COMMISSION. The Rules Governing Medicinal Products in the European Union Volume 4 EU Guidelines for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Medicinal Products for Human and Veterinary Use[R]. Brussels, 22.8.2022

[3] Tim Sandle. Introducing EU GMP Annex 1: The key changes and fundamentals. Blog, 23 March 2024

 RIECKERMANN 

微信公众号 | 乐嘉文制药科技

扫码关注有惊喜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