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健康|总觉得很累?警惕精神内耗正在透支你!

3小时前 阅读数 144 #综合




明明什么都没做

却总觉得很累?

可能是精神内耗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一天未做重体力劳动,却身心俱疲;清晨意气风发,坐到工位前却思绪纷杂、难以聚焦。

若“什么都没做,却已经很累”的状态反复出现,可能意味着你正经历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精神内耗。

01


什么是“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是指个体在目标选择、价值取舍、结果预判等过程中,因反复权衡与内在冲突而产生的持续性情绪与认知消耗。

它并非疾病诊断,而是一种心理状态。常见表现包括:

思虑过重


将简单事情复杂化,未行动先预设最差结果。

自我怀疑


反复质疑自我价值与决策正确性。

犹豫不决


在多种选择间长期徘徊、迟迟难以推进。

 过度在意他人评价


频繁揣摩他人反应,情绪受外界波动牵引。

习惯性拖延


任务被延后,情绪在拖延中持续消耗。


02


给情绪减负

从不必要的消耗中抽身

既然精神内耗让人如此疲惫,那么如何才能摆脱它呢?首先对以下问题,可尝试“止盈止损”:

01

不必活在他人眼里

评价是他人的课题,过度关注只会分散注意力与时间投入。

02

不执着于过往与完美

允许“可接受的瑕疵”,把精力用于当下的改进。

03

不过度预演风险

与其反复想象,不如以小范围试错与验证替代空想焦虑。


03


从“行动”开始

告别精神内耗

行动,是改善精神内耗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让大脑从“预设风险”的低耗能模式中走出来:

01

从小事开始重建掌控感

每天从完成一件小事开始:整理桌面、回一封邮件。

这些微不足道的“婴儿步骤”是在给大脑发信号:“我能完成,我在掌控中”。每完成一件,就像是一个锚点,把你从对未来的焦虑中拉回到当下。

02

把感受和担忧写下来

当你感到焦虑时,可以尝试把内心的想法写下来。这种简短的情绪书写,能帮助你把情绪从脑子里转移出来,让你从“陷入焦虑”变为“观察焦虑”,从而有效缓解主观压力。

03

保持充足的精力

确保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为身体提供稳定的能量。当你拥有健康的身体,自然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结  语

真正令人疲惫的,通常不是外在事务,而是不断自我消耗的内心战争。唯有主动觉察、积极调整,才能逐步走出精神内耗,重获清明与活力。请相信,你是自己内心的守护者,也有力量成为它的引领者。

瑞众保险始终关注您的健康福祉,倡导科学理性的生活方式,我们愿与您携手,共同培养理性平和的心态,以更好的状态,经营每一天的美好生活。

本文旨在传递健康科普知识,不作为诊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并遵医嘱。参考资料来源于权威机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