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之东方陶瓷艺术展|归于日常的匠人好物,来阿那亚邂逅属于自己的人生之器

1年前 (2024-08-10) 阅读数 399 #综合


编者按:

山谷的夏日悠长,作为“美学生活月”系列活动的延续,7月24日-8月1日,陶之东方·阿那亚陶瓷艺术展,从海边到山中,拥抱简净、素朴的生活意趣。

我们将以中国茶器皿作为切入点,与国际陶艺家、花道家一同,在陶艺、茶道、花道中流连体验,发声与聆听,体味日常与日用中的东方美学。









在东方美学中,山是精神自由的隐逸之地,是天人合一的理想之所,承载着我们对于生活的传统与向往。

每年夏天,在海拔900米的山谷家园,“美学生活月”都给了我们一次契机,探索山居生活的更多可能。



在这个7月,我们延续美学生活月的人文体验,由日常素器主理人、独立策展人苏燕发起“陶之东方·阿那亚陶瓷艺术展”,邀请村上雄一、境道一&境知子夫妇、小野泽弘一、桥爪香代等知名陶艺家,以及花道家千田耀子,与国内陶艺家和茶道爱好者展开交流,切实探讨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此次展览专注于中国茶类器皿,将在秦皇岛海边,及金山岭山中两地联动,并采取论坛+联展的形式,公开招募陶艺艺术家,集合中日两国艺术家,进行跨界、跨文化的对话,深度交流创作理念与技术。


以茶为媒,探索的是技艺与审美,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在地生活。

本次“陶之东方·阿那亚陶瓷艺术展”,将陶艺作为主线,不是高高在上、摆在艺术馆的作品,而是日用的一部分,如同生活一样,质朴而自然,很平静,很干净,很沉稳,不追求繁复花哨,外形简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生活艺术。




这也是我们对于东方美学的理解,当艺术进入生活,便不再是虚无的形式。

在漫长的岁月中,陶艺美好又脆弱的存在,泥土经历火的淬炼,自然规律无情的“他力”,反而提醒着我们,珍惜当下,尊重所拥有的东西,尽力把每一天过好。

而未来,我们希望让阿那亚·金山岭成为山中一处包容、宽厚的平台,集自然、审美、精神属性为一体,接纳来自中、日、韩三国的艺术家,为艺术的展示、分享、对话、融合创造机会,让艺术于在地发生,打开生活的美学想象。








民艺运动之父柳宗悦说,“工艺,是美与生活的结合。”

陶器皿,作为每日生活必备的器物,有着温润质感。好的器物实用,耐用,堪用,令人感到安心。

在日常生活中,用耐心一件件挑选合心意的陶器吧,一杯、一碟,不必固定成套。来自不同作者,或许反而有协调的美感。



跟随季节的变更,选择适合时令的食材、器皿,大号的深钵适合飘着鲜红辣椒的水煮鱼,直径 26 厘米的大号餐盘可以当作寿司盘,耐热皿、土锅,大号的、厚重的各种餐盘适合温厚的秋冬……

在陶艺家们看来,器皿是作者和使用者合作的产物,使用器皿的人添上最后一笔使之完成,就像衣物,要最终穿在身上才有意义。


2.1“陶之东方”阿那亚陶瓷艺术周开幕式


在整个东亚范围,陶器皿的技艺与文化向来交融密切,日本陶艺家就有很多理念最早来自于中国和朝鲜。而今天,中国年轻的创作者们,亦有新鲜的尝试与探索,值得以开放之心,分享彼此的热爱。

关于手作的交流,是双向互通的过程,彼此学习,探讨工艺、创意与技巧。在开幕式上,所有受邀陶艺家们到场,在老古竹斋的主持下,开启这一次的跨文化分享之旅。

时间:7月24日16:00-18:00
地点:阿那亚·秦皇岛四期小镇南区艺术中心圆形剧场

参与方式:阿那亚app免费报名(注意切换园区为阿那亚·北戴河新区)


2.2“陶之东方”阿那亚陶瓷艺术展

本次展览以中国茶器皿为线索,仅沟通主题和大致创作思路,给予陶艺家开放性的创作自由,为我们带来充满惊喜的作品。

在这场跨越文化的艺术盛宴中,我们荣幸地呈现那些深谙中国茶韵的日本陶艺家之作。他们细品茶汤之妙,悟道于每一次注水与斟酌之间。

展览汇集约六百件匠心独运的茶器,每一件都是一个故事的开始。



村上雄一以其纯净的白瓷与温润青瓷,捕捉中国茶的雅致风骨;境道一与境知子夫妇,则通过古老柴窑的烈焰,融合了中国茶与抹茶器皿,以及融入日常的餐具艺术,带来一餐一饮的仪式感;小野泽弘一大胆跨界,将大漆工艺与陶艺相结合,开创出独具东方韵律的美学体系;而桥爪香代,这位八女茶乡的女儿,以当地陶土为媒介,与花道名家彬谦太郎,用壶与花、土与茶,共同演绎一场关于土地、深沉细腻的情感诠释。
时间:7月24日至8月1日
周一-周四 10:00-19:00
周五-周日 10:00-20:00
地点:阿那亚·秦皇岛四期小镇南区日常素器
参与方式:现场免费参与

2.3“陶之东方”柴烧的传承和发展对谈沙龙


在日本香川县一对专注于柴烧制陶的夫妇,他们的作品都是柴窑烧制,一次烧制持续6天,从准备装窑到添火,再到漫长的烧制,都比烧其他窑辛苦。看不到窑里的火势,只能想象着火苗燃烧的样子,一边烧,一边等待,整个过程充满期待和惊喜。

时间:7月27日 10:00-12:30

地点:阿那亚·金山岭日常素器

参与方式:阿那亚app免费报名(注意切换园区为阿那亚·金山岭)

分享人:日本陶艺家境道一、境知子

对谈人:老古竹斋




境道一&境知子

日本陶艺家境道一师从陶艺家正宗悟,他的柴烧器皿浑厚有力,作品主要以粉引和织部釉茶器皿为主。境知子师从陶艺家森岡成好,以柴窑白瓷和烧缔系列为主。两人虽是不同的釉色,但都从中国文化中吸取灵感进行创作,彼此作品有微妙和谐的气质相通。


2.4“陶之东方”日本大漆工艺与陶艺的结合分享会


小野泽弘一在枥木县长大,由此开始接触大漆。后来学习陶艺之后,就一直探索如何将陶瓷和大漆结合,创造出不同的作品。器皿不施釉,烧制完成后上大漆,然后再烧制达到150度左右使两者融合......小野泽弘一的作品器形舒展自在,再加上特别的质感,很有特色。 他的作品器形简洁现代,又颇具东方意境,在西方社会也颇受瞩目。这次展览中还有专为中国个展特别烧制的茶则。


时间:7月27日15:00-17:00
地点:阿那亚·金山岭日常素器
参与方式:阿那亚app免费报名(注意切换园区为阿那亚·金山岭)
分享人:日本陶艺家小野泽弘一

对谈人:拙朴主理人黄琦


小野泽弘一

陶艺家,现居日本益子,使用「陶胎漆器」的古老技法制陶;原始的美感中暗藏现代作风,多次获邀在世界各地出展。

1983 生于东京都丰岛
2008 毕业于多治见市陶瓷器意匠研究所
2014  获日本现代茶汤奖银奖
2016  作品入选第9回日本现代茶陶展



黄琦

2010年以前从事广告与空间设计

2010年开始在景德镇和日本学习陶艺

2012于北京创立拙朴工舍陶艺工作室同年建第一座柴窑,开始陶艺作品创作

2014年开启陶艺教学




探寻中国茶的真味,器皿的选择决不能只是视觉享受,更关乎瓷土、釉料、烧成方式……每一种材质的肌理、每一层釉色的温润,乃至每一次窑火的炽热,皆是成就茶汤韵味的关键。想得到一盏好茶,每一个细节都微妙平衡着口感,需要味觉与视觉的双重探索。



而喝茶,其实并非局限于繁复的仪式,而应是日常生活的延伸。随性而不随意,了解手中的每一款茶,了解它的产地及制作工艺,从而挑选出最适宜的茶器,让茶的风味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充分发挥出原本最好喝的状态。

珍惜一口茶的妙味,也是珍惜平淡的日子。


3.1村上雄一作品分享及对谈 :君不可一日无茶


多年前,村上雄一开始学习中国茶,喜欢喝紅茶、岩茶、白茶、单枞茶,每日自己泡茶,格外注重器皿的实用性。他甘愿放弃单纯的形式美,只为了让器皿更好地呈现茶的味道。

在他看来,陶瓷器皿是为了托衬茶和食物而存在,因此自己的器皿一定程度上没有那么大胆。在陶瓷拥有的漫长历史里,他希望可以充分尊重和理解它的历史文化,去探寻当今时代陶器的新的存在方式。



时间:7月26日 10:00-12:00

地点:阿那亚·金山岭日常素器

参与方式:阿那亚app免费报名(注意切换园区为阿那亚·金山岭)

分享人:日本陶艺家村上雄一

对谈人:中国陶艺家刘晓阳


村上雄一

1982年在东京出生,2009年多治见市陶磁器意匠研究所修了,2011年成立岐阜县土岐市工坊。他的作品以白瓷和青瓷为主,作品风格雅致细腻,中国茶系列作品尤受欢迎。



刘晓阳

2011年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
2012年 就职于乐天陶社景德镇设计工作室,主要负责柴烧窑和苏打窑的生产
2016年 受邀参加德国赫赫尔格伦滋豪森盐烧节
2018年 外聘于郑州轻工业大学,在景德镇运营独立工作室
2022年 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与设计专业,任职于景德镇弄子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产品设计师


3.2“陶之东方”茶与茶器皿的探索和传承 分享会


在桥爪香代的作品中,每一捧泥土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自然的恩赐。一次偶然的发现,将她引向了平安时代古窑的遗址,沉睡千年的土地,如今在她的手中苏醒,化身为茶香,浸透着岁月的温润。

她生活在八女茶产区,选用100%当地粘土制作茶器皿,随着四季轮回,日益成熟而深邃,她的作品逐渐展现出一种超越性别的力度与细腻。同时,她还积极从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寻找灵感,使得作品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更添了几分厚重。

时间:7月28日 14:00-15:00
地点:阿那亚·金山岭山谷工坊
参与方式:阿那亚app免费报名(注意切换园区为阿那亚·金山岭)

分享人:日本陶艺家桥爪香代


桥爪香代

濑户陶艺学校毕业。作品采用日本产茶区域八女地区的陶土来制作泡茶器皿,是日本现在比较知名的女性陶艺家。其作品风格醇厚,自成一体,也是许多茶人喜爱的作者。


3.3翠微深处——茶与器的融合:老古茶会


对于爱茶人来说,茶、水、器之间的关联是茶事中不断探索的主题,所以体味到的细微嬗变,无一不是映射着天然轨迹的交汇。这次因缘际会,可以借助不同创作背景、不同技法的陶艺家所创作的风格迥异的茶器,以茶为镜映照出一杯茶背后隐藏的忽略的的种种的细节,如同“月映千江”,是茶的趣味,也是茶的启示。

时间:
7月26日15:00-16:30;17:00-18:30
7月27日15:00-16:30;17:00-18:30
地点:金山岭上院
参与方式:阿那亚app报名(注意切换园区为阿那亚·金山岭)
每场茶会设两席,每席限5人

报名成功后会有工作人员通知确认


⽼古

当代茶人,研究中国茶饮文化的深耕者,中国茶⽂化学者,茶道与生活美学的引领创新者。

常年探访各地茶产区,深谙各产区风土气候与品种,与制茶名师探讨当代制茶⼯艺发展的走向。从识茶的精微修习开始,充满自然的虔敬之心,逐渐⾛出了⼀条⾃⼰的“茶之道”。从传统文化的脉络中沉钩,建立了研习茶的自然属性到茶内在精神性的升华,以茶精进练⼼的修习系统。



2008年⽼古成立古.⽵斋茶⽂化⼯作室,进一步潜心将自己的实证梳理体系并分享给更多的爱好者。在茶与器关系方面的研究也吸引了来自韩国、日本、欧洲等国际茶器具艺术家,他们来到竹斋与老古一同探微茶与器的关系,⼒求扩展茶器的各种现代思考。

曾多次举办⼤型与茶器、竹艺以及相关民艺交流会。在文化交流中也尝试茶与其他艺术之间的跨界合作,拓展茶文化形象的种种可能。




这是一场关于草木的聚会,从植物的采集到插花创作,让我们一同踏入这场以自然为舞台,以花木为媒介的美学之旅,跟随千田耀子的步伐,相聚在一起,分享彼此从野生草木的生命中领悟的收获。

不同于宏大的舞台表演,她引领我们清晨而行,深入金山岭的山林,亲手采集那些未经雕琢的自然恩赐——即便是叶子上的虫噬痕迹,或在四季交替中枯朽的木材,严酷的自然界中,生命的生死流转,亦有一种坚韧与脆弱的美。


“陶之东方”古典花道演绎


时间:7月27日 14:00-16:00
地点:阿那亚·金山岭山谷音乐厅
参与方式:阿那亚app免费报名(注意切换园区为阿那亚·金山岭)


“陶之东方”古典花道体验课

时间:7月28日 10:00-12:30
地点:金山岭上院

参与方式:阿那亚app报名(注意切换园区为阿那亚·金山岭)

分享人:日本花道家千田耀子



千田耀子

千田耀子生活的地方,正是在丰饶的自然怀抱中,她的作品使用的便是身边当季的野花野草。比起奢华,她的作品风格更倾向于质朴简单。之所以选择用植物,也是想传达一个讯息:转变视角,就可以发现脚下的大地,其实多姿多彩。在四季的交替之间,有的植物有被虫子咬过的痕迹,有的已经成为朽木,我想把这样的自然界中的生命在生与死面前表现的坚强与脆弱通过作品表达出来。

所有活动将于7月13日10:00上架阿那亚App


7月仲夏
在温暖的海风中
在清凉的山谷中
以茶为名
打开器物与艺术的东方之美



THE END

编辑:赵原 | 视觉:关子玉

供图:在野照物所 各艺术家提供

公众号承办:智璞文华

©本文版权归“阿那亚”所有,如欲转载请联系授权



E-MAIL
马|寅|信|箱
如果你对阿那亚有任何的建议、意见、投诉,或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法,欢迎写信给村长马寅,每篇来信村长都会及时阅读、回复,阿那亚希望和你一起成长。
mayin@aranya.cc





微|信|改|版|了

点亮星标

不要与阿那亚擦肩而过







SELECTED
精|选|推|送






THE QR CODE
感|谢|关|注

置业热线 400-810-9988
度假热线 400-115-5500



人生可以更美 
扫描二维码关注
阿那亚官方公众号



APP美好上线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开启美好生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