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资讯】从车间钳工到国字号大师 李勇在长虹零八一的32年坚守路

1个月前 (10-05) 阅读数 243 #综合



初秋的四川广元市,天气依旧炎热。“大家快来吃点西瓜,这里还有藿香正气液,谨防中暑。”在长虹控股集团旗下零八一集团有限公司机加业务部的钣金车间,趁着工人休息间隙,车间主任李勇将一些防暑用品赶紧分发给了一线员工。就在刚刚,李勇还和工人一块,在三十七度的厂房里忙着完成八月底就要交付的重要项目。


国家级技能大师 李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长虹零八一的32年,从一名钳工工人,到钳工班班组长,再到钣金车间主任,甚至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对于李勇来说,身份在变化,但不变的一直是在一线的坚守。



01

新秀

日复一日练就“全能选手”


时间拉回到1993年。从钳工专业毕业的李勇以专业第一的成绩顺利入职长虹零八一。凭借着在校园里优异的成绩和自己扎实的基础,初入职场的李勇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畅想着在职场中闯出一番天地,但正式工作后,李勇发现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长虹零八一集团,这里研制生产涉及多个领域,工种多、产品多,我发现我不会的还有很多。”认识到不足后,李勇下定决心要补足差距,磨炼技能。自此之后,李勇跟着师傅不断学习,不光是钳工,还主动向其他师傅学习装配、加工、钣金……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经过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李勇不仅精进了钳工技术,操作其他工种也不在话下,俨然成长为了一名“全能选手”。而李勇也在一个个重要项目中经受住了技能的考验。



还记得在一项科研试制产品中,需要制作12个产品部件,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境况,李勇主动请缨,决心和其他两位同事一起在一个星期内完工。“这个部件的加工需要经过多种工序,对操作者锉削技能要求很高。”李勇回忆道,当时他克服重重困难,用边角余料反复验证,做出了第一个合格的工件,并且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02

成长

精益求精交付高质量产品



在千锤百炼中,李勇迅速成长,技术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肯定。逐渐地,李勇开始参与公司的各大重要项目,每一个项目李勇都倾尽全力,对制作产品的质量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精神。“钳工是一项手工作业,非常考验技能水平,对产品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不能出一丝差错。”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也养成了李勇极高的职业素养。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李勇始终立足工作本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我在刚进公司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制定了目标,我要在35岁前成为钳工高级技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李勇成为了长虹零八一最年轻的技师,提前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03

大师

言传身教传递“工匠精神”



在某产品研制过程中,李勇提出多项工艺改进建议,为研制节约了数万元工艺成本;在某特种产品转型生产过程中,李勇大胆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仅提升了零部件外观及产品质量,还攻克了10多项技术瓶颈,使加工周期减半,节约费用近百万元;在某产品的改装任务中,即使工作条件简陋,但李勇仍然高效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像这样的事例,在李勇的职业生涯中时常就会上演,而无数个钻研的瞬间也让李勇获得了诸多荣誉。四川工匠、全国技能能手、全国劳动模范……2014年,长虹零八一更是以李勇的名字申报成立了“四川省李勇技能大师工作室”。



理论指导、亲自示范、技能培训,自李勇担任工作室领办人以来,在车间一线,总能看到他和青年员工们交流的身影。科研试制、技能攻关、技能创新……在李勇的带领下,工作室团队在产品生产中攻破一百余项新产品试制难关,取得多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行业协会成果奖,集团技术创新成果奖。同时,还培养出多名技能人才,如今已经拥有5名“广元工匠”、2名高级技师,并且员工多次在省、市级技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历经10年发展,2024年,“李勇技能大师工作室”再次迎来“高光时刻”,被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除了激动之外,我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也更加重了!”在长虹零八一走过的三十余年风雨路,从青葱小伙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李勇知道,这些都不开长虹零八一这片土壤的滋润,“是长虹零八一培养了我,我也要留下一些宝贵的经验!”


对于接下来的路,李勇心里也已经有了明晰的规划。“我们要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推广先进的工艺生产方法,进一步发挥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高技能人才创新发展交流平台、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



END

图文来源  |  微长虹

原文链接  |  点击直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