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展看城轨未来:交控科技“AI+低空”融合升级

1个月前 (10-02) 阅读数 220 #综合


Metro Trans 2025


随着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ET论坛(MetroTrans 2025)在青岛中铁世界博览城完美收官,这场为期三天的行业盛会不仅全面展示了轨道交通的发展成果,更搭建了行业合作共赢的互动平台。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交控科技”)以“AI·低空双驱 智焕城轨新程”为主题,打造1个企业主展台,以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米塔智能列车、模拟驾驶科普3大特色展台,通过一系列精彩展示与深度交流,为城轨交通的智能化、立体化发展提供创新思路。现场吸引了协会领导、行业专家、业主单位及行业同仁驻足参观和交流,共话行业发展新方向。



交控展位


AI赋能,前沿技术集中亮相

AI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此次交控科技主展台系统呈现了“AI·低空”赋能轨道交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深度应用。其PB-TACS技术提升列车运行安全与效率,已在多地落地应用;智能运维系统通过AI识别预警,降低运维成本;无感改造技术实现既有线路智能化升级。

同时,在低空经济领域,高精度封闭空间无人机及低空应用运营平台,结合AI算法,精准检测轨道交通异常,为城轨交通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低空经济与城轨交通的融合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主题分享,城轨低空融合创新

展会期间,除了技术展示,公司更通过多场论坛发言与行业同仁深度交流,分享技术突破与行业思考,共同探索城轨未来发展路径。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作为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理事长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家论坛”上,以《人工智能赋能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可持续发展》为题,深入剖析了AI技术如何推动轨道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同时,作为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低空委副主任,他在“城市轨道交通与低空交通协同发展论坛”分享了《AI与低空经济新质交融,构建“低空+轨道”协同发展生态》的创新实践,强调轨道交通需积极拥抱AI与低空经济,通过开放协同实现资源与人才的优化配置,共创未来发展新机遇。

另外,作为北京交通大学城轨校友会会长,郜春海董事长在“第三届交大校友沙龙”上表示,轨道交通发展面临挑战,更需开放创新。他分享了AI与低空经济融合的探索历程,鼓励走出舒适区,勇于变化,吸引年轻人才,呼吁校友共谋行业发展,适应时代变化。

协同创新,分中心签约与揭牌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在运行控制、安全管理等关键方向,为行业突破核心技术瓶颈、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提供重要支撑。

专题论坛上,首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共建协议的签约仪式举行,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理事长郜春海和副主任燕飞分别与南宁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世荣、重庆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靛签约并为分中心揭牌。分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网络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为整合行业资源、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注入新动能。


新书发布,列控系统成果实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会期间郜春海董事长还受邀参加人民城轨直播间,分享了交控科技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成果与实践,最后还隆重推出了新书《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控系统(PB-TACS)》。该书从PB-TACS系统组成原理、功能、关键技术、内外部接口、安全保障等多个维度展开阐释,并结合工程典型案例深入解析了系统应用技术,期待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领域的从业者提供有益参考。

科普实践,直观感受科技魅力

城市轨道交通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而科普是拉近行业与公众距离、传递城轨智慧与温度的重要桥梁。此次交控科技控股子公司大象科技的数字化仿真模拟驾驶台成为展会上的热门打卡点,吸引了众多观展嘉宾、青少年的亲身体验。

此外,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马宗儒在同期举办的“城轨行业科普论坛”上分享《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前沿技术科普实践》,详细介绍了城轨科普背景及公司科普工作成果、经验,通过实体科普基地及丰富的科普活动,有效提升了公众对轨道交通行业的理解和认同。

此次展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交控科技在AI+领域的前瞻性与硬实力,更凝聚了行业对未来城轨发展的广泛共识。未来,交控科技将继续以“AI+低空”为双引擎,驱动城轨交通向智能化、立体化、绿色化方向迈进,与行业伙伴携手共同创造出行美好生活!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共绘城轨交通新蓝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