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卫星专委会成功举办2024年空间科学与小行星探测技术交流活动

1年前 (2024-07-29) 阅读数 352 #综合

6月20日,由中国宇航学会先进小卫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小卫星专委会)、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联合举办,《先进小卫星技术(中英文)》独家媒体支持的“2024年空间科学与小行星探测技术交流活动”在空间中心怀柔园区成功举办,来自小卫星专委会、公司、空间中心的近三十位领导、专家和业务骨干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议题为“空间科学与小行星探测技术发展”,由小卫星专委会执行委员、公司首席科学家白照广主持,空间中心副主任邹永廖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

会上,来自公司及空间中心的有关专家分别作了《磁层磁重联多尺度探测技术》《兼顾近地小行星和空间碎片的天基低成本光学观测技术研究》《我国空间科学战略研究进展及前沿科学问题》《极光探测小卫星星座计划构想》《基于微卫星星座的射频干涉测量及应用》《小行星防御与利用研究进展》《小行星防御试验任务尘埃与粒子分析仪建议》等报告。报告分别从空间科学和小行星探测领域的顶层战略、探测器构想、有效载荷、数据应用等维度,介绍了空间科学探测和小行星探测的需求、发展战略、前沿技术、卫星/星座初步方案、有效载荷初步考虑、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各报告从战略规划、卫星设计、载荷设计到应用考虑,涵盖了全链条工作,报告层次分明、衔接紧密。专家在报告中指出:截至2023年底全球约有120余颗科学卫星在轨运行,约占民用卫星的15%,我国仅有10颗科学卫星在轨运行,因此我国空间科学卫星仍处于起步阶段;欧美等航天国家均通过战略研究等方式明确了空间科学卫星发展的方向,便于国家选择、立项,利于稳定队伍和人才,中科院也参照该模式按照学科开展了战略研究,同时也在呼吁我国在国家层面统一开展空间科学战略研究,助力空间科学卫星的可持续、有规划的发展。此外,与会专家在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领域提出“以石击石”“末级击石”等前瞻理念,即通过利用空间小尺寸的小行星、火箭末级等撞击来袭小行星、保护地球。

白照广对空间中心承办本次活动及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白总表示,小卫星专委会中多家委员单位均与空间中心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合作,持续开展常态化交流。

邹永廖对小卫星专委会和公司专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小卫星专委会和公司的信任表示感谢。他表示,空间中心将继续支持并积极参与技术交流和相关活动,欢迎小卫星专委会和公司专家到空间中心交流指导。

会上,小卫星专委会向空间中心与会专家赠送了《先进小卫星技术(中英文)》创刊,空间中心向到访专家赠送了李明涛研究员编著的《调皮的小行星》。

交流会期间,与会专家参观了空间中心展厅、科学卫星综合运控中心、空间环境测试定标实验室、总装测试大厅等。













本次交流增进了公司、小卫星专委会和空间中心之间的互相了解,对于深化空间科学战略、前沿技术、卫星方案、科学载荷等方面合作具有积极作用。后续,公司和小卫星专委会还将继续组织系列化技术交流参观活动,进一步活跃小卫星专委会的学术氛围,为委员和委员单位创造更多互相深入了解的机会,发挥小卫星专委会的作用,共同推动我国小卫星事业的发展。



文字:刘娅楠

编辑:崔寒颖

责编:赵汉卿

审核:蒋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