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翥启明星】夏源: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夏源
2024 届 IB 项目毕业生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生物
Biology


老师寄语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幸遇到众多热爱生物方向的学生,夏源同学就是其中非常耀眼的学生之一。夏源同学在生物学科上的表现尤为出色。他不仅在三年的生物课程中始终保持着7分的优异成绩,而且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他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宽广的知识面,但夏源同学并未因此而满足,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夏源同学不仅在学习上表现出色,在科研方面更是展现出了独特的创造力和大局观。他在完成拓展论文(EE)和课内论文(IA)的过程中,涌现出无数的研究灵感,展现出他对学科的独到见解。同时,他还积极投身于生物学科竞赛和丘成桐科学竞赛等高水平科研竞赛,以其优秀的统筹规划和团队协作能力,带领团队赢得了荣誉。
除了学术上的卓越表现,夏源同学的人格魅力同样令人称道。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谦和的态度,面对IB课程多线程的任务,他从未表现出浮躁和懈怠,总能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他对同学的友善和对老师的尊敬,更是从一而终,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赞誉。
三年来,夏源同学的这种坚持和毅力,让我对他未来的成就充满了期待。
——张老师

从儿时趴在草丛中观察各种昆虫,到埋头在艰深的教材中探索生命的奇妙机理,再到进入实验室,亲身探索生命的奥秘……这一路走来,对学科的兴趣与执着始终是我的方向,过程即意义。在探索自我这趟旅程中,等风来,不如主动追风去。
序章:梦开始的地方
探索:叩响生命奥秘之门
此外,学校丰富系统的课程体系和融合共通的学术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我在课内学习中寻找到兴趣点,再基于兴趣点参加学校的大学先修课等等。你可以遇到给你启发的老师,也可以遇到志趣相投的同伴。对于专业的深入研究往往就始于某一次的碰撞,十一会为你提供这种多元化平台。

书架一角,生物竞赛相关的部分书籍
实践: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十一这几年,我一直在探索专业深研的多种打开方式,十一的多元平台也让这种探索成为可能。生物竞赛不仅仅考验科研水平,还要求在网页制作、艺术设计、社会调查、数学建模、队伍合作等很多维度上取得成功。通过一系列考核后,我如愿成为了团队的一员,开启了高中的生物科研经历。参加比赛的经历像是一个不断“通关”的过程。在第一年参赛时,因为我之前仅仅学习过生物技术的理论,并未实操过,所以在初次面对这样一个实验为本的项目时,难免有些迷茫。或许是性格使然,一开始我并未与学长们主动充分交流,这使得面临的困难更加棘手。我甚至一度萌生退出的想法,但在家人朋友的建议下,我还是选择坚持。在选题过程中,我努力克服自己的“I人属性”,鼓起勇气与队友们交流,提出自己的问题。尽管当时提出的选题并不完美,但勇于走出“舒适区”,正是融入团队最重要的第一步。在队友们不断讨论之后,我们最终确定的选题是“利用EvolvR定向进化系统等技术优化工程菌中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的产量。研究中的鼠李糖脂易于降解,并且可以提升采油的效率,降低成本。这样的研究题目基于生物方向,但意义是在生物之外的。我第一次意识到生物学不仅仅能增长我们对生命与自然的认识,还能通过利用特定生物工具来关联人与社会,学习在社会中有了真实可见的意义。

在实验室回家的路上拍到的Silver lining,现在仍是我的置顶朋友圈

开题报告的一部分
此外,还有比实验更加紧迫的艺术设计、网页搭建、PV录制等相关的其他重要评分项,都需要团队成员高效合作,能力最大化。因为我与Jason队长都是偏向生物专长,对设计和构建网站并无太多经验,这就对我们的协调和组织能力提出了要求。通过整合与多轮讨论,我们合理分工,确定团队成员特长,最终每一位队员都在团队中发挥所长,共同将学术的成果以最佳的方式做了可视化呈现。在十一,总是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们,每个同学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闪闪发光。每一位同学都努力把自己的贡献做到极致,才能有项目最终的完美呈现。

成果网页主页
这个学科竞赛不仅仅是一个比赛,它也见证了我的变化:从一个不成熟的参与者到组织者,从个体到社会人,从停留于舒适区到多角度发现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探索了科学的未知领域,也真切地提升了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兴趣出发,与有相同志趣的朋友们去探索自身的多种潜能。十一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土壤,为我们提供了平台的托举。
拓展:以人文之眼探索生命
精于专业,但不囿于专业
进入项目课程学习后,课业量变化,加之申请多线程任务,我的课外阅读时间也有所减少。不过随着对多种不同类别作品的涉猎,以及对科学领域了解的逐步加深,我逐渐意识到文学是一种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绝佳途径。《沙乡年鉴》《武藏野》《白鲸》等作品中描绘的自然与人之间的动态使我感受到:人类文明归属于自然却又独立于自然。将对于这种关系的思考嵌入文字中,便造就了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在高一暑假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参加并入选了爱荷华大学青年写作营(Iowa Young Writers’ Studio, IYWS)。在为时六周的线上asynchronous课程中,我仔细研读了六篇不同风格的短篇小说,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小说写作相关的技巧,并在结课时独立创作了一篇小说,用课上学到的情节设置技巧写出一篇发生在生物实验室的悬疑故事。虽然产出的作品较周围文学“大佬”们的文章相比可能逊色不少,但这段经历仍对我在文学方面的探索十分有益。

六周线上夏校留下的文件夹
成长:在怀疑中忠于真正的自己
申请季,不仅仅是拿到理想大学入门券的必经之路,更是对个人心态的磨练。我的申请季比较“漫长”,但正是在这种漫长的磨砺中,我收获了对自我更清晰的认知。由于10月份在集中准备项目课程相关学习,我在入学考试中并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没有接到剑桥大学的面试邀请。收到拒信的那天下午,我的心情却出乎意料地平静。在与家长进行探讨后,放下了原本的不准确认知,放下了英国申请的压力,专心准备常规申请(RD)。因此,在12月中旬早申放榜时,斯坦福大学的defer也并没有让我气馁,我仍然抓紧最后机会认真写Defer update。我相信,当有太多不确定时,做确定的事情,总会有好的结果。
现在想来,申请季好像跟我开了一个玩笑。成人礼当天,与成年同时到来的是父母的惊喜的尖叫与满屏幕的红飘带,梦想照进了现实。申请季很“漫长”,但正是这段时间的等待与心态调整,让我真正地看到了经历本身的力量,跨过成人门,变成了“大人”,走近了自己。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术比赛和申请会有结果的完成式,但个体认知自我的过程是持续的进行时,不断认知自我,也是不断突破的终身学习的过程。
申请季相关
1.关于活动与学术竞赛的规划· 是否要参加活动/竞赛的最重要标准是自己是否感兴趣,而不是所谓“含金量”。· 参加任何活动都不浪费时间,哪怕与主线关联度小。走走弯路是必要的。· 高中三年的大体活动/竞赛规划很重要,但也要留有余地,适应随时的变化。
2. 关于文书和其他申请材料· 申请文书(尤其是主文书)往往需要很多次打磨,甚至可能要花费一个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brainstorm和修改,这个过程需要一点耐心。肯花时间,下功夫,最终写出的文章质量会高很多。· InitialView面试尽量要交,因为这是难得的能让招生官直接看到我们的机会,对呈现立体的申请者形象很有帮助。
3. 关于选校· 选校时要听取家长老师的意见,但同时也要明确自身的想法。这样写Why school文书时才有真情实感。· 早申阶段,尤其是ED,是非常好的冲刺梦校的机会。
4. 早申Defer后的“补救措施”· Defer并不一定是个坏信号(当然,这也取决于具体申请的学校)。相比于脆拒,Defer在留有一丝希望的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RD轮次的申请策略。· 用心写Defer Update或Love Letter,展示对学校持续的兴趣,并且要体现出早申完之后也仍然在精进自身。
5. 与咨询师的沟通· 与CCC咨询师老师们建立密切的联系,只有让老师对我们有全方位的了解时,老师们才会给出最有针对性的意见,并在推荐信中最大化我们的优势。· 不要等到写文书时才开始联系咨询师老师!提早沟通(如高二下)对选校、进一步的活动规划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7. 申请季的心态调整· 允许申请季的每个阶段的一切结果发生。开信之前打好心态预防针,接受一切可能。· 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即刻行动。· 在准备材料和等待Decision之余可以和家人一起做些喜欢的事情,缓解压力与焦虑。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1.关于标化考试准备标化时,有沉浸式的环境很重要。如果有条件,最好抽出一到两周时间(寒假或暑假时)集中练习,效果会更好。2. 关于申请方向· 美国大学的大部分录取都是按学校或学院录取,而非按专业录取。所以CommonApp上填写的也仅仅是意向专业,并非是限定申请形象的绝对因素。· 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比找到所谓“容易录取”的专业要重要的多。
3. 关于校内资源的利用· 校内外的各种宣讲,分享会可以时常留意,可能就会是日后某项活动的契机。· 与学科老师及实验室老师时常交流,多寻求帮助。一个人可以飞得更高,一群人能飞得更远。
致谢
在高中这几年中,IB项目课程对我在各方面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学会了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学术探究,在合理规划中平衡课内外学业。在三年IB课程的学习中,特别感谢贺老师,张老师,刘老师,王老师、肖老师、Mr. P、Mr. J, Mr. V等老师在学科知识与心态上的支持和帮助!在课程和申请都很紧张的时候,老师们一直给我及时的帮助,帮我理清现阶段的方向,让我在学业和申请中找到平衡。在对生物学科的深入学习中,竞赛与科研无疑是对我而言最重要的经历。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付老师、孔老师、窦老师在这几年的学习中给予我各方面的支持,让我在生物学理论与实验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之后在生物学科的探索中有更扎实的基础。
另外,也要感谢学科竞赛团队的所有同学们,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光是我最珍贵的高中科研回忆。
最后,在这几年中我一直拥有良好的心态,这要感谢父母家人的一路陪伴与教诲。有了您们的支持与帮助,我才敢于尝试未知,坚持理想、挑战自我!另外,也要谢谢一路走来的导师班及IB项目同学们,是你们让我的高中生活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家长寄语
非常幸运夏源在十一学校度过了他最珍贵的六年中学时光。这六年中要感谢的人太多,感谢十一学校各位老师在生物学科对夏源一路支持与鼓励。是老师们用无私的爱点亮他的生物梦想,感谢同行的小伙伴给予他无限的快乐和力量,感谢十一学校这块土壤,让他成长为他最想成为的样子。夏源,成为你的父母,最我们最幸运的角色。你让我们进入你的世界,让我们努力、认真的生活,让我们有机会成长为一对有责任、自信、幸福的父母!
人生路遥,梦想是一个人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很庆幸你三年级时夏日的那个雨夜没有因为妈妈的想法而放弃你的梦想。很庆幸你一直没有因为周围的一切而改变你的坚持。未来的路很漫长,一路前行并不意味着永不停歇和不言疲累。当你遇到困惑和身心疲倦的时候请你顿足回首,爸爸妈妈永远在你身后,愿意倾听你的心声,给予你无限力量。
带着梦想前行的时候,勿忘恩师,给你的梦想注入七彩光芒;勿忘身后十一美丽的校园,为你的青春插上理想的翅膀。你的努力不会被辜负,你的善良会让你收获更多友谊!你对世界报之积极、乐观,世界会为你呈现缤纷绚烂的舞台!


十一学校国际部
- 简历投递和咨询邮箱 -
internationaladmissions@bnds.cn
- 外籍学生招生咨询邮箱 -
internationals@bnds.cn
☎️
- 咨询电话 -
010-88625560
- 外籍学生招生咨询电话 -
010-88278453


往期回顾
【远翥启明星】李迎滔:Enjoy Life as it Happens! 拥抱生活中的惊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