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技能型人才发展与合作创新论坛成功举办,华锐风电引领产教融合新实践

2025年9月12日,以 “助力产教融合、共育风电工匠” 为主题的风电技能型人才发展与合作创新论坛在大兴安岭新能源产业学院隆重召开。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方之一,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锐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锐源风能”)携手行业各方力量,共探风电技能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为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本次论坛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风电设备运维服务合作组织联合主办,锐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锐源风能技术(大兴安岭)有限公司、大兴安岭树人新能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沈阳华纳科技有限公司、优利康达新能源培训学院、国际铜业协会提供支持。来自政府部门、风电开发与运维企业、院校的代表齐聚一堂,通过专家授课、主题报告、专项交流等环节,围绕风电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讨。
锚定行业痛点,锐源风能阐释人才培养核心价值
论坛开幕式上,风电设备运维服务合作组织轮值主席、锐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松代表承办方致辞。他指出,当前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风电产业已成为实现 “双碳” 目标的核心力量。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在役机组超 21 万台,技术迭代与运维需求持续升级,但高素质、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高水平运维及管理人才是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石,只有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才能适配行业政策创新、提升风电场运维效率,推动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华锐风电旗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锐源风能是国内较早深耕风电综合服务的供应商。公司总经理杨松在发言中强调,公司始终秉持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客户需求为服务导向、以客户满意为服务标准” 的理念,在构建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的同时,将人才培养置于战略核心位置。“风电产业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不仅要为客户提供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更要为行业培育能干事、干成事的风电工匠。”
深耕产教融合,锐源风能打造人才培养示范样本
在论坛交流中,锐源风能分享了其在产教融合领域的实践成果。早在 2022 年,锐源风能便在华锐风电集团公司指导下与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大兴安岭技师学院开启 “产教融合” 新探索,通过定制化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共建、双导师授课等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这一合作不仅为大兴安岭地区培养了一批本土化风电技能人才,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校企合作范式,得到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

论坛现场,锐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丁伟奇在主题报告中进一步披露了公司的多维度人才解决方案:研发端联合 7 所高校攻关核心技术,缓解高精尖人才压力;工程交付端携手 10 大主力供应商及属地友商,构建双重人员保障模式;运维服务端依托 19 年兆瓦级机组服务积淀,通过 “现场实训 + 共享培训”“线上 + 线下” 资源库,快速补齐技能人才缺口;智慧运维端加大智能平台应用,以技术赋能提升人才效能。一系列举措既体现了锐源风能对人才培养的系统思考,也为行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参考。

此外,在本次论坛的校企合作签约环节,锐源风能与大兴安岭技师学院、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再次携手,与北京协合运维、金风慧能、远景致博等 13 家企业及机构达成合作,未来将在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升级、就业推荐等方面深化合作,进一步拓宽风电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凝聚行业合力,锐源风能倡议构建人才培养新生态
面对风电产业向智能化、大型化、深远海化发展的新趋势,锐源风能总经理杨松在论坛中发出倡议:“风电行业已从‘内卷式竞争’转向‘合作共赢’的新阶段,各方应携手构建‘高校 + 企业 + 行业协会’协同联动的风电技能培养新生态。” 他表示,锐源风能将持续聚焦智能风电、智慧运维、更新改造、人工智能等前沿方向,联合产学研力量建立联合攻关机制,通过 “武装” 青年人才头脑,满足行业发展新需求。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大兴安岭新能源产业学院实训基地。该基地配备了锐源风能提供的华锐风电先进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实物实训平台,以及 17 个国内领先的实训模块,为学员打造了 “全真化” 教学环境。据学院教师介绍,2025年学院招生规模较 2024 年增长 130.39%,这一显著增长背后,离不开锐源风能等企业在课程设计、师资支持、实训资源方面的深度参与。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风电技能型人才培养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更彰显了华锐风电的企业责任与担当。未来,华锐风电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为风电产业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中国风电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为 “双碳” 目标实现贡献更大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旺旺头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