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繁星——星状玻璃体变性
吉林市中心医院眼科
患者女,73岁
主诉:右眼视物不清1个月
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
查体:双眼结膜充血,前房周边浅,角膜透明,瞳孔圆,晶体密度增高,玻璃体浑浊,眼底小瞳孔下:视盘色淡红,界清,网膜可见散在出血及渗出
辅助检查:视力:右:0.3,矫正0.5;左:0.4,矫正0.5。
眼压 右:12mmHg 左:12mmHg
双眼彩照
双眼彩照可见:双眼眼底整体模糊,提示可能有白内障;双眼均可见散在的出血和渗出。
右眼 OCT 和3D OCT(玻璃体腔)
右眼OCT 和3D OCT(玻璃体腔)可见玻璃体腔中有大片点状团状形态不规则的高反射信号;黄斑颞侧Drusen,周边视网膜变薄。
左眼 OCT和3D OCT
左眼OCT 和3D OCT(玻璃体腔)可见玻璃体腔中有数片点状团状形态不规则的高反射信号;黄斑鼻侧OPL存在点状高反射,周边视网膜变薄。
双眼OCTA
超广角OCTA显示:双眼拱环完整,周边视网膜均存在多处小片无灌注区,OD黄斑及视盘颞上和OS视盘周围有小片出血区域,无新生血管(玻璃体OCTA);
白内障,双眼NPDR,双眼玻璃体星状变性。
星状玻璃体变性(Asteroid Hyalosis),是一种良性玻璃体变性,1894年由Benson首先命名,又称Benson病。主要影响50岁以上的人群,其中75%的病例为单眼发病,而双眼发病较为少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通常不会影响视力。星状玻璃体变性的特征是玻璃体内出现含钙的脂质白色小球,这些小球粘连于玻璃体纤维上,当眼球转动时,这些小球会有轻微的移动,但不会下沉。关于星状玻璃体变性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有报告指出可能与糖尿病、高血脂等因素有关。
图湃40万速全域扫频OCT,15秒即可实现1536×1280超高分辨率、24×20mm(约120°)范围超广角OCTA采集,获取百亿体素点数据,6mm景深可对玻璃体后段-脉络膜一次性高清成像,通过软件可重建3D影像及3D分层观察。在本病例中,双眼仅需各1次15秒数据采集,即可得到完整的眼底120°与疾病诊断的相关的全部信息,提升诊疗效率:
1. 1060nm SS-OCT技术优势,即便是白内障(彩照模糊)时也能够清晰看到眼底结构,判断是否存在黄斑水肿,硬性渗出等。
2. 120°三维眼底成像,可以清晰展示双眼星状玻璃体变性的立体形态和空间结构。
3. 120°可分层解析的OCTA,提供DR分期相关的重要信息。

吉林市中心医院


内容审核:薄真真 吉林市中心医院, 张新颖 吉林市中心医院 ,周健 图湃医疗
— 扫码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