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小朱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进入二院航天长峰所属长峰科威公司担任结构设计师。从国防七子到航天二院,他始终牢记母校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持续探索未知领域。
作为多个重要项目结构负责人,针对用户不断提升的多角度需求,他针对性地推出新型光机结构设计,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主要指标领先业内其他竞争单位,助力多个项目竞标成功,转入新生产阶段。2023年,承担新型多光路成像组件的结构设计任务,此项目与传统红外变焦组件差异较大,尚未完成部分关键技术的积累。经过数月技术攻关后,成功掌握两项关键技术,并研制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型多光路成像组件。同事眼中,小朱是个爱“较真儿”的小伙子。当谈及如何让自己所设计的产品在未来保持竞争力时,他总说“活到老,学到老,越老越吃香。”他始终保持着对前沿技术的敏锐感,对标国际一流,经常翻阅大量资料,不断进行测试,在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上,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终于,在无数次测试后,他成功攻克连续变焦产品结构设计中的光轴一致性、视轴稳定性等技术难点,将产品的光轴一致性指标和视轴稳定性指标进行优化,大大提升了产品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实现产品整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2023年,针对产品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精准定位了设计中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供了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同时,对于部分设计缺陷,也提出了一种结构设计补偿理论,并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部分验证。他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独立设计多个连续变焦红外成像系统的旗舰产品,解决传统产品通用性不足问题,实现单个产品可同时配套多个重点项目,适配国内主流光电平台。同时,针对产品零部件通用性设计,提出了一套成熟的技术方案及配套零部件组合。新技术方案在多个新项目上得到应用,显著降低了项目研发设计难度,减少了项目设计时间超40%,项目周期得以大大缩短,研发成本也得以降低。“干结构就是要专、要精。”这是小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笃信这个道理:专和精是专业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他将“精益求精”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凭着对“专”与“精”的执着,独创性地对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形式、加工工艺做出重要改进,同时针对产品装调过程中的耗时环节做出优化,突破了多个产品瓶颈,实现交付工期缩短60%以上。2023年,对产品装调过程中的传统装配方案做出优化,通过引入高精度自动检测系统取代传统人工测试、评估装配效果等环节,装配误差降低60%以上,显著提高了装配精度,提升了产品质量。
作为一名新时代航天青年,小朱将会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航天精神、长峰精神融入岗位工作中,为实现航天强国目标而努力奋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