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厦的非遗研读笔记——炭花舞

7个月前 (09-24) 阅读数 201 #文化
文章标签 文化

小厦的

非遗研读笔记

炭花舞



在历史的长河中

非遗文化如同璀璨的星辰

照亮了人类文明之路

接下来

同学们请跟紧小厦的步伐

和我一起踏上这场非遗之旅

沿着历史的脚印

探寻那些深藏在民间的文化瑰宝

感受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技艺与智慧

让我们与非遗共舞

共同领略

中华民族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01

历史渊源


 炭花舞主要流传在隆回县的七江乡,尤以七家铺、鸟树下村最为盛名。这种舞蹈形式是由古梅山先祖夜间狩猎时照明的火把发展而来,借鉴了夜晚照鱼用的炭灯,成为梅山地区渔猎文化的“活化石”。


02

主要形式


早期的炭花舞表演由两人配合,使用枞树膏或栗树皮作为燃料,装入用铁丝编成的小网笼中,再用棕绳将铁丝笼系于竹杆上端,点燃后甩动灯笼翩翩起舞。这种舞蹈形式不仅展现了古梅山地区的文化传统,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梅山文化中独特的传统舞蹈艺术‌。


03

主要传承人及保护单位


胡光旦是七江炭花舞的第五代传承人,他不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传承人,而且还是七江炭花舞的重要保护人。胡光旦老人致力于炭花舞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培训新兴炭花舞传承表演学生徒弟百余人,展现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决心。此外,他还参与了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将炭花舞与旅游开发结合,计划投资一定的资金予以综合开发利用,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舞者们手持燃烧的炭花

在黑暗中翩翩起舞

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炭花舞

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闪耀着历史的光辉

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

-END-

来源|人文教育学院

文稿|赵松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刘学雯 吴甜甜

指导教师|李丹妮

图文校对|陈美惠 王雨桐 李菲菲 朱婉茹

责任编辑|阚捷

审核|赵云龙

责任部门|校党委宣传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