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池大市场 长虹新能源助力“电动四川”赋能产业焕新

5小时前 阅读数 173 #综合



近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指导、精神文明报社出品的《理想巴蜀|一块电池里的四川产业链》新闻报道在川观新闻、四川观察等省级媒体刊发。聚焦长虹新能源,透过一颗小小电池的生产过程、应用领域、全球化市场布局等,不仅展示出长虹新能源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上的竞争力,更体现出了四川建强科技产业体系的决心,展现出“电动四川”行动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产业焕新的缩影。


U10,谐音“优势”,是长虹一款高性能减锰电池的型号,凭借其高放电性能、高耐漏液性能,站稳了国际市场第一梯队。“我们通过材料体系和结构创新,让它在照相机等高功耗设备的放电性能提升了30%,耐漏液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长虹新能源技术中心研发人员刘幸介绍道。


在长虹新能源碱电生产车间,一次减锰电池正展现着小电池的大市场。据介绍,目前,长虹新能源碱性电池年产规模已达35亿只,随着海内外工厂逐步建成落地,基本实现了全球化布局。


高倍率圆柱锂电池年产突破5亿,服务无人机与电动设备等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长虹新能源的闪光点远不止此。这里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高倍率圆柱锂电池生产基地,一节节高倍率圆柱锂电池在这里依次下线。“目前我们有四条全自动生产线,均处于满产状态,每条产线每天的产能在22万只以上。目前这些高倍率锂电池可以做到10分钟把电充满,4分钟把电放完的极速充放电速率。”长虹新能源旗下子公司长虹杰创总经理宋泽斌介绍道,这些电池产品主要应用在大功率电动工具、园林工具、家用吸尘器、无人机,以及快速充电宝领域。同时,长虹杰创还在加快推进高倍率锂电池在高速电动摩托车领域的应用。



产量这么大,质量如何保证?

“我们通过AI检测设备,保证每一支电池都做一次精确体检,检测准确率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有力保障了产品品质。”长虹新能源生产管理本部副部长纪伟升说道。


从检测到制造,智能化的应用让长虹新能源实现了效率与品质的双提升。在生产过程中,长虹杰创单线全自动生产设备每日可生产检测25万只电芯,可实现“零缺陷”流出,同时实现产线用工的优化分配。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郭孝东表示,“十四五”期间,四川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布局与发展成效显著。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我们应继续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绿色引领转型、以开放拓展空间,让四川电池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中一张闪亮的名片。


当前,长虹新能源正紧密追踪前沿技术动态,抢占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小小的电池藏着四川建强科技产业体系的决心,也是“电动四川”行动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产业焕新的缩影。







【END】





来源:精神文明报社

主编:张勤

审核:刘海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