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星】孙广鑫:十三载坚守,“较真”铸就品质工程

6小时前 阅读数 114 #综合

编者按:从清晨步履匆匆的巡场,到日落后细致的收尾检查,入职十三年来,他在生产计划里锚定进度坐标,在现场管理中守护质量底线,在资源协调时架起高效桥梁,在混凝土与钢筋的碰撞中,把“按时交付”“质量过硬”“安全零事故”的准则,刻进每一座建筑里。他就是第一工程公司衡水康养中心建设项目生产经理——孙广鑫。




向下扎根:在实践的沃土中厚积薄发


2012年盛夏,怀揣着对建筑行业的热忱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孙广鑫加入了北京昌平回龙观项目。他的职业生涯,从施工一线最基础的“徒弟”角色开始。


“学!技多不压身。”这句孙广鑫常挂在嘴边的话,成了他快速成长的密码。为摸清不同标号水泥的特性,他跟着前辈们守在拌合站,一笔一画记录数据,一点一滴积累经验。当夜幕降临,结束了一天喧嚣的工作,他常常又捧起专业书籍,在灯下默默“充电”。那本边角已被摩挲得卷边的施工日志,内页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日的工作与数据,不仅是他严谨态度的见证,更是他从“小徒弟”蜕变为能“独当一面”的“老师傅”的成长年鉴。


“我年轻,就得多学多练。”质朴的话语背后,是数年如一的行动。他曾连续多个中秋节“蹲守”在工地,休息时间也用来巡查现场、排查隐患。同事们给他的“五星好评”——“勤勉、能扛事、有韧劲”,正是他用汗水换来的最真实口碑。



向内把关:用“铁面”守护质量与安全生命线


数年的摸爬滚打,将孙广鑫锤炼成一名独当一面的项目生产经理。角色变了,他对“底线”的坚守愈发严格。


“节点不是‘大概齐’,是‘必须到日期’。”他的“苛刻”体现在生产计划的每一个环节。每日班组任务清晰明了:钢筋绑扎与混凝土浇筑巧妙错开高温;物料进场严格执行“前一日用量+次日储备”模式,并提前与供应商联动保供。白天,他紧盯现场执行;夜里,他在办公室分析数据、调配资源,确保计划不悬空、执行不走样。


孙广鑫的“较真”,在安全问题上更是寸步不让。每日晨会,安全永远是首项议题。“钢结构吊装,信号指挥盯紧了!”“脚手架卡扣拧紧了几圈?”“安全带要像系鞋带一样系牢!”这些重复了千百遍的叮嘱,是他对生命的敬畏。


有一年夏季,台风过境,暴雨下了一夜。次日清晨,孙广鑫在巡查中发现脚手架基础因积水出现开裂沉降。施工队为抢工期心存侥幸,认为“晾一晾就行”。他当即厉声制止:“进度绝不能以安全为代价!”他毫不犹豫拉起警戒线,下达停工令,并组织技术团队制定加固方案,亲自盯守直至隐患彻底消除。这一次的“铁面无私”,守护的是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圆满。



向外开拓:在全新战场上彰显责任与担当


十三年来,无论风雨寒暑,孙广鑫总是最早到岗、最晚离开的那一个。“干我们这行没有捷径,只有一颗真诚的心。”这是他笃信不疑的信条。


2023年,他转战到高原项目。面对严寒、缺氧、风雪等极端条件,他将安全生产置于首位,通过严格执行制度和强化培训,实现了项目“安全事故零发生”的硬指标。


2025年,孙广鑫担任衡水康养中心建设项目生产经理。这是一个与高原环境迥异,但关乎民生福祉、标准要求更高的新战场。项目初期,用地争议成为“拦路虎”。他没有退缩,深入现场,用最朴实的语言与村民沟通,解释政策,提出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最终以真诚和智慧赢得了理解与支持,为工程顺利推进铺平了道路。


随后,孙广鑫将全部精力投入施工组织。机械如何高效调配?工序如何无缝衔接?一切都在他脑中盘算得一清二楚。在他的精准调度下,项目团队高质高效完成了止水帷幕桩和灌注桩的全部施工任务,为后续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同样将工人的冷暖放在心上,根据季节特点做好保障。工人们都说:“跟着孙经理干活,心里特别踏实。”


在他的带领下,项目不仅打下了坚实的生产基础,更凝聚起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团队。一个个节点被稳稳拿下,工程正朝着新的里程碑稳步迈进。



“干生产,没有差不多,只有必须做到。”这句朴素的话语,是孙广鑫十三载职业生涯的座右铭,也是他“较真”哲学的最佳注脚。从青涩学徒到项目建设中流砥柱,他用自己的勤勉、严谨与担当,在广袤的土地上刻下电建建筑人的坚实足迹。前路漫漫,孙广鑫将在他所热爱的建筑事业中,继续稳步前行,铸就更多匠心丰碑。


END


策      划:第一工程公司

文      图:贾颐珩、孙丽娜

版面编辑:孙丽娜

校      稿:徐佳慧

审      核:高甜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