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治理现代化交流座谈会召开 新智聚安分享AI赋能城市安全治理实践


全国城市治理现代化交流会会议现场
9月26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城市建设司共同指导,中国建设报社主办的“全国城市治理现代化交流座谈会”在京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副局长刘疆、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红梅出席会议并致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建部门负责人、重点城市城管代表、行业专家学者及基层实践单位代表等100余人参会。新智认知旗下品牌新智聚安受邀参加,新奥新智副总裁、新智认知聚安网联席总经理赵英出席座谈会,围绕“智能破解城市安全治理难题”作交流讨论,为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言献策。

新奥新智副总裁、新智认知聚安网联席总经理赵英(左三)圆桌交流
智能化是数字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新智聚安创新打造了城市安全专业能力平台,为构建安全、韧性、宜居的城市筑牢智能防线。会上,赵英系统性介绍了聚安平台打造思路与应用成效,并结合全国多地实践案例及成果展开经验分享,为各地推进城市安全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聚众智 提效能
“产智互促+大小模型结合”破解传统治理困局
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燃气安全监管、施工风险防控等城市安全治理难题的复杂性日益凸显。传统单纯依赖人工巡查的方式存在“管不过来、管不彻底”等局限,难以适应现代化治理需求,亟需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
新智聚安安全大模型赋能,全面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智能化水平。基于大模型能力,政府监管人员实现“任务智能分解-流程AI赋能-结果自动反馈”的治理闭环,有效提升隐患发现速度、闭环效率;通过大模型驱动的风险实时识别、预警与自主督办机制,强化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通过AI隐患识别与安全智伴助手的日常赋能,形成全员能力升级的协同效应。

安全大模型对目标检测建模
在实际应用中,大模型预期可实现显著效能提升:以某地燃气安全检查为例,依托于AI识别能力,政府检查效率或将迎来百倍提速,1人可高效落地过去100人才能完成的排查量;企业检查频率将由月提升至日,效率提升30倍;隐患从发现到整改闭环时间,有望从过去的4~5周缩短到短短几天之内,预期实现7倍的效率提升。智能让安全责任履行更为轻松高效,使隐患无所遁形,治理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安全大模型的强大能力,源于产业经验、应用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基于海量安全行业的数据、最佳实践和专家经验,聚安平台形成“产业人定义标准、数智人优化精度”产智互促的良性循环,持续优化安全大模型。同时,以“大小模型”相结合的策略形式,以小模型强化感知能力,大模型提升认知水平,让隐患识别既有广度更有深度。目前,安全大模型户内隐患识别准确率已达到82%,在三方施工场景中对隐患判定的准确率已经提升至92%,应用成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成为城市安全领域智能化升级的标杆。
破孤岛 强协同
政企民全域联防,助力“人人讲安全”成为治理常态
“城市安全具有多场景、多主体的碎片化属性,最亟待打破的孤岛是城市治理各主体的协同机制,要构建政企民协同共治的合力。”赵英在讨论中提出。
为实现这一目标,新智聚安力图将安全大模型能力转化为全民可触达的智能能力,构建起政企民全域联防的治理新格局。“秒拍识隐患”智能能力正是这一理念的典型实践——用户用手机拍摄场景照片,AI模型会立刻根据最新的安全规范自动识别隐患,同步生成整改建议,并推送给责任方闭环处置,真正让全民参与安全治理变为现实。

“秒拍识隐患”赋能安全自检
AI在识别隐患有时比肉眼更较真、更即时,赵英现场分享了一次安全大检查中的实践案例:通过 AI 拍照识别,系统即时提示“阀门法兰连接处跨静电装置缺失”这一细微隐患,检查人员当即感叹AI对新规的更新速度远超人工。
“类似隐患通过商户每周甚至每日自查的机制能够即时发现,安全管理可以从过去单纯依赖政府和企业少数人的兜底工程,变成动员大多数人参与的日常习惯。”智能能力降低专业门槛,实现安全能力普惠。“秒拍识隐患”能力通过随手拍、即时查的便捷化设计,将商户、居民从被动接受检查的对象转变为安全治理的主动参与者,激发“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守护安全”的共治意识,助力安全管理从“专业查”向“自主盯”延伸,实现隐患实时主动发现,推动“人人讲安全”城市治理新常态的构建。
城市安全是城市治理的底线性工作,也是城市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下一步,新智聚安将持续为城市安全治理贡献专业力量,与政府及社会各界一起打造平台、使用平台,以平台智能汇聚政企民协同共治合力,切实让城市更安全、人民更安心。
扫描二维码
体验“秒拍识隐患”智能能力

推荐阅读

新智认知斩获双奖:AI驱动城市安全监管迈入智能时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旺旺头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