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某一天,我在公司接待一位行长,相谈甚欢之际,行长突然转换话题,夸了我一句:你真的很厉害,提前两年预知N型硅片是未来!
窗外的阳光斜斜切过他的镜片,映出他眼底的认真。看我有点懵,行长接着说,你们高景在两年前刚刚启动拉棒、切片项目时,就宣称要做“大尺寸、N型、薄片”,当时可是P型的天下,但两年多的时间证明你是对的, 用N型硅片的TOPCon电池,有点代表未来潮流的味道了。
原来,一个人的话,在听者那里是当数的! 好在我这样的理工男,习惯了“穷理居敬”,更何况“大尺寸、N型、薄片”是基于我的专业判断。
上个月,又有一位行业里的朋友,跟我提到和行长同样的话题,稍有不同的是他还提到了BC和HJT。这次,我忍不住要得瑟一下专业了,请允许我有点“小得意”呢。
懵懂的选择:从糊里糊涂到糊里糊涂地爱上
1985年报考大学和专业时,都是农民的父母肯定指望不上,于是,老师的建议几乎是最终的参考。数理化成绩不错的,可以考虑报考“边缘”科学类专业,老师这样建议。吉林大学的半导体材料专业,有点“边缘”科学的味道,于是填报了,结果大喜,考上了!但也傻眼,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才知道是五年制!懵懂的代价,是父母多一年的辛劳。
大学的单调和枯燥,对我而言,是CCZ、晶格、布拉伐格子、掺杂剂、电阻率、少子(少数载流子)、少子寿命、载流子迁移率、电导率、禁带、禁带宽度、费米能级、PN结、二极管、三极管这些与半导体材料、器件相关之概念的串联和并联。但打通其“任督二脉”之后,也让我对“材料”二字生出近乎执念的敬畏——万物皆由它塑造,而它本身,暗藏着改变世界的密码。以至于1990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看到代表当时技术和装备前沿的新单晶炉,兴奋之余,总想起大学实验室里那台老炉子——靠手动调温,靠肉眼观察,晶格在糖葫芦状直径中延伸……
N型的笃定:水总比酸奶流得快
行长其实已经相当专业:P型组件的功率衰减曲线,像一片片凋零的落叶;N型不仅光衰比P型优越,而且,转化效率也更优越……
这样下去,行长快要可以“抢”我的饭碗了,好在他又问我N比P转换效率更具优势的原因时,我才“如释重负”:饭碗还在!我于是打了个比方:N型的“载流子”类似于水,P型的“载流子”类似于酸奶,水总比酸奶流得快,流得快的可以让“少子寿命”更长……
如今,N型电池的量产效率还在不断突破天花板,我相信行长更加相信我的“比方”了!
幸福的画像:当专业成为一生的路标
有人觉得财务自由是幸福,有人觉得功成名就是幸福,有人觉得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幸福……于我而言,最深的幸福,是多年之后突然明白:当专业成为一生的路标,当年学的“之乎者也”,原是一把钥匙。一切似乎早有伏笔,所谓专业,就是把别人眼中的“弯路”,走成一条光的轨迹——半导体材料对晶格缺陷的零容忍,让我在拉晶车间对温度波动格外关注;硅中氧对太阳能电池的不友好,让我更加坚定氧的目标就是“低三下四”;电阻率对太阳能电池的敏感,让我意识到,“掺杂”不只是一个动作,而是一门工艺……
此刻,窗外的木棉树正在抽芽。它从不争抢春天的第一缕风,只管把根扎向地底最硬的岩层。等某天忽然抬头,已是满树红焰,烧透半边天空。或许,专业的底色,就是这般沉默的执着——信得过时光,忍得住荒凉,在无人问津处,把一生的答案,长成一片森林。
徐志群
2025年4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