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区官微分享停车难解题新思路!知己力量磨好城市治理“绣花针”

10个月前 (07-04) 阅读数 259 #社会


“安心很多,本来停车这个事很伤脑筋,现在错峰停车,很不错。”拿到001号共享停车证的王先生兴奋的说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共享停车,是德信服务在上海普陀天汇广场助力破解民生难题,化解周边小区停车难的一次全新尝试。
▲拿到001号共享停车证的业主

6月4日,天汇广场所在的“天汇治理联合体共享停车”签约仪式正式举行。

德信盛全服务上海城市公司总经理钱建华作为代表签约并详细介绍了天汇广场在属地政府支持下持续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创新治理模式上的优秀做法。


▲ 天汇广场共享停车签约仪式

近日,这一“小车位”改善“大民生”的案例相继被上海普陀区新闻办等多家政府官微报道,成为知己力量助力磨好城市治理“绣花针”的又一先进典型。

⬆️点击阅读原文⬆️



DOTHINK

“小车位”牵动“大民生”






德信服务在管的天汇广场,是一座在城市治理中极具代表性的城市综合体。


项目位于上海普陀区的真如副中心,体量超16万m²,业态涵盖住宅楼、商务楼、商住楼、大型商场以及沿街商铺等多种业态。周边有火车站上海西站以及3条地铁线交织的3座地铁站。


人群多元、人流量高、治理难度大,如何破解这一复杂城市空间的治理难题?成为德信服务在服务中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


▲ 天汇广场周边复杂的城市空间


在诸多治理中,停车难是眼下困扰天汇广场周边居民、政府多方的重点。


“小区里面基本都是固定车位,小广场上有空位,也就10个左右,有空位的话门卫帮你指定,没有空位的话就得自己到外面去找。”


家住天汇广场隔壁曹杨花苑的王先生说,自己一个月光停车费开支就得上千元,有时候回家晚了没车位,去旁边商场停一晚上就得64元。


▲ 曹杨花苑的问题在老小区广泛存


王先生这样的问题在天汇广场周边的曹杨花苑、绿翡翠家园等老旧小区中广泛存在,甚至连周边中骏天悦等新建商品房也存在一定的停车位压力。


“我们天汇广场周边的停车位缺口应该在600个以上。”天汇广场的物业经理说。以最近的曹杨花苑为例,这个小区车位总共有761个,但是仅业主车辆就有1078辆。


小车位,实打实地牵动着整个区域的“大民生”。



DOTHINK

“治理共同体”破解“停车难”






物业服务,不仅是要做业主的贴心家人,对于天汇这样城市中心的综合体来说,如何尽己所能参与城市空间治理,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德信服务积极推广的五方协同治理,依旧是大法宝!


五方,即业主、物业、社区、志愿者及各政府职能部门。在天汇广场,由社区街道牵头将组织建到楼栋上,建立“天汇治理共同体”,聚焦多方需求,破解实际问题。


五方协同破解治理难题


就比如亟待破局的“停车难”,治理联合体注意到:共享停车,是个共赢的好办法。


天汇广场周边,虽然停车位缺口在600个左右,但绝大多数都是居民下班回家后的停车需求。


而天汇广场作为商业综合体,停车需求存在明显的“潮汐效应”


白天上班族、逛街人群多,车位空缺少。到了夜间,停车位的空缺比例会上升到90%。这样一来拥有682个停车位的天汇广场,即使去掉住宅、公寓业主的停车需求,在夜间能提供的车位数量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摸清需求的必要性、紧急性和可达性后,天汇治理联合体以此为切入点,召集多方共同商议,制定了“共享停车”模式。


错峰共享停车



DOTHINK

400元/月!共享停车多方共赢






“共享停车”,是德信服务作为物业参与城市共治,解决治理难题的一次生动实践。


今年5月底,在经过深入调研及数次沟通后多方达成共识,开放天汇广场B2商业地下停车场用于错峰停车,首批开放50个车位,居民来天汇广场物业服务中心签约就能参与。


▲ 天汇广场的共享车位


为确保错峰停车顺利实施,我们还在开放前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和社区等多方共同制定《停车自治公约》


依据周边小区居民停车习惯,结合项目业主自身需求,错峰开放时间定为工作日18:00-8:00及周末全天价格最终定在月租400元/月。为保证共享停车的运行效率,同时保证白天业主的停车需求,还特地约定超出时间按照8元/小时收费。


▲ 共享停车签约现场


如今,错峰停车实行已有1个月有余,情况出现了很大转变。


对于周边居民来说,停车不仅方便了许多,价格也便宜了不少。就比如上文中停车难的王先生,如今参与了共享停车,下班把车停到天汇广场,走两步就到家,再也不用兜圈子找车位。


对于物业来说,没有提升管理压力,车位利用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也还能助力社区街道治理水平提升和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DOTHINK

五方共建成为沪上新“法宝”






“错时共享”停车模式的成功实践深刻体现了德信服务作为物业参与城市治理中,集中力量、打破界限、创新解决城市问题的理念


多方参与协调讨论,齐心协力解决基层治理的突出问题更是“治理法宝”


在此次“共享停车”之前,这一模式早已有不少成功案例。



天汇夜跑团


天汇广场不仅有商业体,还有住宅和公寓,居住人群也多为年轻人,习惯于在下班后锻炼身体,而夜跑是其中最受欢迎,呼声最高的一项运动。


于是,天汇夜跑团诞生!


物业建设了健康步道、改造了健身设施;热心业主、志愿者牵头设置了三条不同长度的夜跑线路,同时邀请区体育协会教练担任夜跑团的专业指导。


楼宇自治公约


去年6月,天汇广场通过多方协同,共同制定了第一部《天汇广场楼宇自治公约》。《公约》下,志愿者和业主发挥“熟人效益”参与协调,与物业一起实现社区共治。


这一制度既解决问题,又化解矛盾,成为解决园区内噪音扰民、电瓶车上楼、共享单车乱停放、乱扔垃圾等问题的“破冰之路”。



企业认领机制


天汇广场中,也有写字楼业态的存在。为了进一步引导入驻企业参与园区治理,我们设立了“项目认领”机制。业主、志愿者负责发现问题,鼓励园区企业“接单”利用企业优势以小成本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业主们提出园区内一段社会道路路面不平整,杂草多后,一家园区内的建工企业主动接单,协调企业资源与物业、社区等一起重新修缮路面。

物业服务已成为一座城市的软性基础设施。


作为物业企业,如何在做好园区服务的同时,更深层次参与到城市空间治理是现如今必须直面的命题。


五方共治凝聚各方力量,知己服务创新治理模式。


从“共享停车”到“天汇治理共同体”,从“夜跑团”到“自治公约”,五方共治模式已在天汇广场这类城市复杂业态服务实践中取得成功,为知己力量助力居民幸福感提升和“熟人社会”建立提供有力佐证。


资料提供:德信服务上海城市公司

部分素材来源:公众号《上海普陀》、《阿拉真如》、《上海普陀党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