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区官微分享停车难解题新思路!知己力量磨好城市治理“绣花针”



DOTHINK
“小车位”牵动“大民生”
德信服务在管的天汇广场,是一座在城市治理中极具代表性的城市综合体。
项目位于上海普陀区的真如副中心,体量超16万m²,业态涵盖住宅楼、商务楼、商住楼、大型商场以及沿街商铺等多种业态。周边有火车站上海西站以及3条地铁线交织的3座地铁站。
人群多元、人流量高、治理难度大,如何破解这一复杂城市空间的治理难题?成为德信服务在服务中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
▲ 天汇广场周边复杂的城市空间
在诸多治理难题中,停车难,是眼下困扰天汇广场周边居民、政府多方的重点。
“小区里面基本都是固定车位,小广场上有空位,也就10个左右,有空位的话门卫帮你指定,没有空位的话就得自己到外面去找。”
家住天汇广场隔壁曹杨花苑的王先生说,自己一个月光停车费开支就得上千元,有时候回家晚了没车位,去旁边商场停一晚上就得64元。
▲ 曹杨花苑的问题在老小区广泛存在
王先生这样的问题在天汇广场周边的曹杨花苑、绿翡翠家园等老旧小区中广泛存在,甚至连周边中骏天悦等新建商品房也存在一定的停车位压力。
“我们天汇广场周边的停车位缺口应该在600个以上。”天汇广场的物业经理说。以最近的曹杨花苑为例,这个小区车位总共有761个,但是仅业主车辆就有1078辆。
小车位,实打实地牵动着整个区域的“大民生”。
DOTHINK
“治理共同体”破解“停车难”
物业服务,不仅是要做业主的贴心家人,对于天汇这样城市中心的综合体来说,如何尽己所能参与城市空间治理,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德信服务积极推广的五方协同治理,依旧是大法宝!
五方,即业主、物业、社区、志愿者及各政府职能部门。在天汇广场,由社区街道牵头将组织建到楼栋上,建立“天汇治理共同体”,聚焦多方需求,破解实际问题。
▲ 五方协同破解治理难题
就比如亟待破局的“停车难”,治理联合体注意到:共享停车,是个共赢的好办法。
天汇广场周边,虽然停车位缺口在600个左右,但绝大多数都是居民下班回家后的停车需求。
而天汇广场作为商业综合体,停车需求存在明显的“潮汐效应”。
白天上班族、逛街人群多,车位空缺少。到了夜间,停车位的空缺比例会上升到90%。这样一来拥有682个停车位的天汇广场,即使去掉住宅、公寓业主的停车需求,在夜间能提供的车位数量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摸清需求的必要性、紧急性和可达性后,天汇治理联合体以此为切入点,召集多方共同商议,制定了“共享停车”模式。
▲ 错峰共享停车
DOTHINK
400元/月!共享停车多方共赢
“共享停车”,是德信服务作为物业参与城市共治,解决治理难题的一次生动实践。
今年5月底,在经过深入调研及数次沟通后多方达成共识,开放天汇广场B2商业地下停车场用于错峰停车,首批开放50个车位,居民来天汇广场物业服务中心签约就能参与。
▲ 天汇广场的共享车位
为确保错峰停车顺利实施,我们还在开放前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和社区等多方共同制定《停车自治公约》。
依据周边小区居民停车习惯,结合项目业主自身需求,错峰开放时间定为工作日18:00-8:00及周末全天,价格最终定在月租400元/月。为保证共享停车的运行效率,同时保证白天业主的停车需求,还特地约定超出时间按照8元/小时收费。
▲ 共享停车签约现场
如今,错峰停车实行已有1个月有余,情况出现了很大转变。
对于周边居民来说,停车不仅方便了许多,价格也便宜了不少。就比如上文中停车难的王先生,如今参与了共享停车,下班把车停到天汇广场,走两步就到家,再也不用兜圈子找车位。
对于物业来说,没有提升管理压力,车位利用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也还能助力社区街道治理水平提升和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DOTHINK
五方共建成为沪上新“法宝”
“错时共享”停车模式的成功实践深刻体现了德信服务作为物业参与城市治理中,集中力量、打破界限、创新解决城市问题的理念。
而多方参与协调讨论,齐心协力解决基层治理的突出问题更是“治理法宝”。
在此次“共享停车”之前,这一模式早已有不少成功案例。
天汇夜跑团
天汇广场不仅有商业体,还有住宅和公寓,居住人群也多为年轻人,习惯于在下班后锻炼身体,而夜跑是其中最受欢迎,呼声最高的一项运动。
于是,天汇夜跑团诞生!
物业建设了健康步道、改造了健身设施;热心业主、志愿者牵头设置了三条不同长度的夜跑线路,同时邀请区体育协会教练担任夜跑团的专业指导。
楼宇自治公约
去年6月,天汇广场通过多方协同,共同制定了第一部《天汇广场楼宇自治公约》。《公约》下,志愿者和业主发挥“熟人效益”参与协调,与物业一起实现社区共治。
这一制度既解决问题,又化解矛盾,成为解决园区内噪音扰民、电瓶车上楼、共享单车乱停放、乱扔垃圾等问题的“破冰之路”。
企业认领机制
天汇广场中,也有写字楼业态的存在。为了进一步引导入驻企业参与园区治理,我们设立了“项目认领”机制。业主、志愿者负责发现问题,鼓励园区企业“接单”,利用企业优势以小成本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业主们提出园区内一段社会道路路面不平整,杂草多后,一家园区内的建工企业主动接单,协调企业资源与物业、社区等一起重新修缮路面。

物业服务已成为一座城市的软性基础设施。
作为物业企业,如何在做好园区服务的同时,更深层次地参与到城市空间治理是现如今必须直面的命题。
五方共治凝聚各方力量,知己服务创新治理模式。
从“共享停车”到“天汇治理共同体”,从“夜跑团”到“自治公约”,五方共治模式已在天汇广场这类城市复杂业态服务实践中取得成功,为知己力量助力居民幸福感提升和“熟人社会”建立提供有力佐证。
资料提供:德信服务上海城市公司
部分素材来源:公众号《上海普陀》、《阿拉真如》、《上海普陀党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