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食堂故事会丨把雨林藏起来的神奇瞭望塔

8个月前 (08-28) 阅读数 299 #旅游



WISH

8月12日是第13个世界大象日。由伊利集团和中国绿化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伊利家园行动·拯救濒危亚洲象”公益项目持续助力亚洲象保护。在累计捐款300万元建设“大象食堂”的同时,伊利联合新华网、大象频道发起“大象食堂故事会”主题自然科普,联合出品《大象食堂故事会》公益微纪录片及项目首支公益单曲《“象”往的家园》,讲述公益背后的温情故事。



伊利联合新华网、大象频道打造

“大象食堂故事会”


在彩云之南,美丽的西双版纳犹如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北纬21°“回归沙漠带”上。这里有着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2854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是亚洲象、滇金丝猴、望天树等野生动植物的家。


就是在这片富饶而神秘的土地上,伊利、中国绿化基金会、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和艺术家们,一起干了一件大事儿,他们联手把热带雨林藏进了一座神奇的瞭望塔。



雨林中的亚洲象


你见过雨林的全貌吗?



西双版纳有着地球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的热带雨林,是整个东南亚热带雨林的北大门。但即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未必能窥见雨林的全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垂直层级极为丰富,‌具有明显的植被层次结构,分为地面层、灌木层、中间层、树冠层和露生层5层。


为了助力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推动公众自然科普,在伊利和中国绿化基金会资助下,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启动了“关坪管护站公众自然科普设计项目”。项目在关坪管护站及周边天然林地实施,包括三项内容:符合实地森林特性的探索型物种标识牌;西双版纳自然生态特征及保护区科学保护与管理工作系统介绍展板;瞭望塔巨幅雨林结构墙绘。


作为森林防火瞭望塔,塔本身是七层结构,其中6层内部空间,顶层是观景台,方便瞭望观测森林景观特征。借助瞭望塔的六层内部结构,设计师和艺术家们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其对应热带雨林的5个层次再加一层露生层之上的天空部分,利用内圈墙体的外侧绘制一幅完整的、拾级而上的、雨林层次分明的雨林结构展示图暨生态景观还原图。瞭望塔的每一层表现雨林的不同层次,每层都有该层森林的典型动植物,体现该层的典型特征,整体上又是一幅完整的雨林群落景观还原图和自然艺术创作作品。



雨林墙绘全景


艺术家孤独的4个月



设计有了蓝图,但谁来作画呢?要知道,完成这项工作非常不容易。执笔者首先要有深厚的艺术造诣,还要有大局观,能够对色彩、构图和层次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控;更重要的是,能够用画笔呈现自然,让绘画创作兼顾科学性和艺术性,更加生动精准地呈现雨林生态。经过筛选,青年画家张志伟成为雨林巨幅墙绘的执笔者。2023年7月初,墙绘正式进入现场绘制阶段,而张志伟也开始了他孤独的4个月。


瞭望塔平时没有人,只有张志伟自己每天在里面奋笔疾书。由于瞭望塔位于山顶,上下并不容易,所以张志伟每次都会吃住在关坪站,至少连续工作7天。身边的朋友经常打趣他,每天只能与蝙蝠朝夕相处。最终,张志伟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将这幅近200平方米,兼具艺术性、创造性、科学性的自然科普巨幅墙绘作品呈现出来。


沿着瞭望塔拾级而上,可以一层层地看到、了解到雨林每个层级的结构和特点,了解沟谷雨林典型的植被构成特点以及每个层级常见的动植物;进而逐步了解沟谷雨林的整体结构特征和特殊性,以及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这也是目前国内从未有过的森林结构呈现方式。



张志伟作画


保护,从了解开始。让公众认识自然之美、共享自然之美,才能更好地参与进来保护自然之美。就在今年5月,在伊利的支持下,中国绿化基金会自然教育基地在关坪管护站正式揭牌,未来将通过研学等形式,向公众开放亚洲象科普长廊、植物科普标识牌、科普小道和瞭望塔等基地设施,让公众科学、系统地打开自然、探索自然。


到时候,“大象食堂故事会”又会有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啦!



自然科普长廊挂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