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尽孝”送爸妈上老年大学,网友:家长群算什么?家崽群拉起来!

9个月前 (08-24) 阅读数 347 #教育
文章标签 大学

老人对学习、自我探索的需求朴素又动人,他们只是觉得“学习”这件事使人踏实,觉得“活到老学到老”再自然不过


——女同事说



#


点赞、在看,顺便★标俺们

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


放暑假了,没有最忙的孩子,只有更忙的家长和长辈。


最近网上有个外婆吐槽带孙爆火:


8点到11点上暑假班,那我三个小时在外面干嘛呢,荡;


来回都要两个小时,下午1点半到4点半又是三个多小时,三个多小时他上课那我呢,我就在外面荡;


晚上6点到9点街舞,又是三个小时,10个小时,一个小时50,10个小时就500块,我找钟点工10个小时给500块,哪个给我一分啊,毛都得嘚一嘚还倒贴......


“荡”和“倒贴”,精准戳中很多带娃的老年人,让人又笑又无奈。



不过,也有一群老年人,过上一种欢乐老年生活——去上老年大学


不管是学纂刻、摄影、钢琴等等,快乐到不行,结课后都不想毕业,甚至自费延毕。


五花八门的课

图片来源:知乎用户@上流


不过欢乐到“甚至有人想提前退休去蹭课”的老年大学,名额难求。


一人报名,全家帮抢,有时5万人抢6000个名额,头天晚上11点就占位;


有人为提高课程摇号中奖概率,选了偏冷门的诗词鉴赏和人数较少的越剧班;


有孩子早上5点起床排队报名,生怕老妈没学上;


有孙子调侃:自己抢选修课的经验,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



有媒体报道:南京市金陵老年大学的教室里,曾挤满了订不到宾馆又舍不得名额的老人们,暴涨的报名人数,即使有320个班级也消化不完。


图片来源:爱普雷德智慧养老微信公众号


老年大学爆火之下,老年人在老年大学里过着怎样的学习生活?和子女之间又因此发生哪些天道好轮回的趣事?大家对老年教育抱着怎样的期待?


1


没有成绩排名的老年大学

人人学得不亦乐乎


老年大学师生间相处像同事或朋友,没有硬性考试,完全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课程。


江苏常州的徐爷爷今天已经70岁了,本着好奇他选修了老年大学开设的短视频剪辑课,平时没事就记录生活,剪辑视频后发到社交媒体平台,没成想半年内竟然收获了几十万粉丝。


徐爷爷打趣的说:


现在出去买菜人家都给打折,说是我粉丝,没想到都是老头子了,一不小心还成网红了。


走红网络的还有江奶奶,她曾在老年大学学习会声会影,现在已经会熟练操作PR剪辑视频了。


在B站发布的第一则视频《我90岁了,可以来B站做UP主吗?》就有500多万的播放量。



江奶奶在拿到10万粉丝UP主证书后的一期视频中提到,孙子一开始并不支持她做UP主:哪有老年人玩这个的?


但她心里想的是:管它老不老,我可以就行,你教教我,我就会了~


黑龙江哈尔滨的刘爷爷则是因为喜欢唱歌,一入学就报名了老年人大学开设的“K歌·麦霸无忧班”。


一学期下来,刘爷爷从业余歌手变成市区歌唱比赛前三甲,他还是全民K歌app地区榜首用户,拥有数万粉丝,而且市文化宫有比赛都要请他来当评委~


老年大学的课不限于以上这些,还包括内蒙限定呼麦、马头琴,湖南限定鼓等特色课程,丰富程度让人眼花缭乱。


带给老年学员们的非凡的课堂体验,让他们在老年大学中学得不亦乐乎~


而且学费还低,公办老年大学属于公益性单位,学费可以说是“义务教育”水准。


比起天天在写字楼门口推销,十节课动辄上千元的私教课瑜伽课,老年大学每学期几十到上百元的学费,四舍五入相当于“不要钱”了。


图片来源:微博@梨视频


所以那些好不容易抢到课的老年学员们,真个个都活力满满,主打一个认真。


于是,早晨7点的校园,就已经有人背着二胡、提着画板来了;


教室里,老师还未到,同学们就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


上课时,老年学生们各各都聚精会神听讲,认真做笔记。


图片来源:小红书@平平无奇的小天才罢了


像刘阿姨甚至每周都要抽出两天的时间跨市赶火车来上课,虽然路程辛苦一点,但也不能阻挡她想要来学校和姐妹们一起汲取新鲜知识的求知欲。


一整天下来,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上一秒还在广场舞课堂翩翩起舞,下一秒就来到书法课堂与墨香作伴,体验感满分、非常充实。


图片来源:小红书@岱岚山 班里77岁的学生


从他们身上你能看到:什么是学无止境。


而且他们对学习、自我探索的需求朴素又动人,只是觉得“学习”这件事使人踏实,觉得“活到老学到老”再自然不过。


2

风水轮流转、天道好轮回

主打新型尽孝孩子“倒反天罡”


大爷大妈一边上老年大学,一边也感受到来自子女“深沉”的爱意。


对子女来说,所谓“风水轮流转、天道好轮回”,曾经自己上学时受到的“关爱”,如今自然要回报给父母。


图片来源:抖音@拽锅拽


小时候上学前妈妈总是反复叮嘱自己:上课认真听讲;


现如今,45岁的老白在送母亲去老年大学报道前,也不由自主地叮咛母亲:


不要因为新的环境而紧张,放松自己,和老师同学融洽相处~


老妈:别念了别念了,烦死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岱岚山 班里77岁的学生


有90后笑称:没想到自己还没开始当父母,就已经干上了操心的活儿。


小磊分享说有一次都凌晨十二点多了,他看到妈妈房间还亮着灯,上前问到:妈,这么晚不睡干嘛呢?


小磊妈:背单词呢


小磊:太晚了,明儿再背呗~


小磊妈:不行,老师一早上课要抽查



小白的妈妈不是上课玩手机,就是上一半课出去和姐妹相约逛街,为此,小白总是接到班主任的“告状电话”。



于是很多孩子决定,是时候把小时候那些话术还给他们了!


情景再现法:每天送爸爸上学前灌输一波期望值~


图片来源:抖音@拽锅拽


对比激将法:看看别人家的爸爸妈妈学习多刻苦,你们还不上进点儿?


图片来源:小红书@加载中请稍后


好好学我才能发朋友圈,没有压力哪来的动力?

图片来源:小红书@加载中请稍后


牺牲自我感动法:


图片来源:抖音@小野依依


情绪价值鼓励法:一人上学,全家出动



就连家里的猫也没闲着~



不过姜还是老的辣,这个年纪学习,就图个快乐。上课随心,用功随心,学习效率随缘~


像一位阿姨所说:


“再走一回学生路,感觉完全不一样。当我凭兴趣投入学习中时,不会觉得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反而会觉得心情愉悦、精神百倍。”


而孩子虽然“倒反天罡”,但看到忙碌了一辈子的父母,终于可以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打心底里为父母高兴。


3

老年大学:“另一片天空”


老年大学虽然是最近两年火起来,但其实建设由来已久。


1983年,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在山东成立,谁也没想到,截至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7.6万所。


在中国,老年大学的兴办,最早是和离退休制度规范化相伴而生的。针对无事可做的他们,第一批老年大学出现。


父母们去老年大学上学的理由和需求,也和老年大学兴办的初衷契合。


有人退休后,生活圈子逐渐变窄,时常感到空虚和寂寞,参加老年大学可以满足情感社交方面的需求,从而消除孤独感和寂寞感;


有人退休后除了帮照顾外孙、外孙女就,没有自己的时间了,退休后反而找不到自己的生活价值。加之自己不会用电子产品,跟不上社会进步的节奏,想要和子女同频,于是他们便来到老年大学充实自我;


有人有学历情结,想找机会弥补遗憾,体验大学的课程与氛围


有人觉得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像一位大爷分享:“我们的一生太忙了,忙到把年轻时想做的事,都放到了退休后。”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老年大学给予他们新的一片天空。


让他们50岁也可以做优雅的芭蕾小天鹅,60岁也可以体验国风与非遗艺术的魅力。



越来越多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而从养老到享老,老年大学的价值属性意义重大。


据社科院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预测:


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83亿,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08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老龄人口抚养比最晚将在2029年左右超过未成年抚养比,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焦点。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大学成为老年人继续学习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然而老年大学能够收纳的人数有限,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到:


国内有7.6万余所老年学校,学员数在800万人左右,公立老年教育机构入学率只在2%左右。也就是说,差不多100个老人里,只有2个入学的。


和很多年前父母给自己挑学校一样,给父母挑老年大学的子女也很为难。


民办的通常比不上公办的,老公办老年大学背靠主管单位,学费通常只有每个学期几百元,而民办老年大学扛着水电、房租、人力、师资的担子,学费自然高。


与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旺盛的老年教育需求相比,老年大学显然是供不应求的。


老年大学虽然是面向老年人,但老年教育是很年轻的教育。


需要我们给予更多资源和关注,需要让每个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学,能什么年纪、都正当闯。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数字传播:鸣镝|老年大学何以火热?

[2]新民周刊:老年大学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3]南京老干部:【聚焦】老年大学究竟有何魅力?


该不会有大爷大妈

闯到大学学软件工程了吧?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跟拍6年,画质超糊,却一句话让全网泪崩,难怪豆瓣评分8.8!

挖地火成“百万网红”,开拖拉机上春晚的“最强农学生”,如今怎么样了?

北京最尴尬的大学,唯一市属211,毕业人均500强,却常年被当作“保底院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