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编面试在即!一省事业编缩减30%,考编人:轻舟已撞大冰山

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宇宙的尽头不是编制,而是我们自己。无论考编还是探索其他职业,重要的是找到个人价值、人生可能性。
——女同事说

#
点赞、在看,顺便★标俺们
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
近日,各地事业编面试在即。
而与此同时,#河南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河南省级事业编制精简近一半#等热搜也引发热议。

据悉,河南省开启事业机构改革,省直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厅级领导职数精简9.3%、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5%,远超最初的改革目标。
这一轮改革,无论是涉及面之广,还是力度之大,都远超此前各地的试点。
网友:这不是铁饭碗越来越不“铁”了,这是要砸碎铁饭碗了?
而对考编人,更无疑是泼了一盆凉水,心慌慌:
“今年刚刚考上有点慌,会不会收回编制变成合同工啊。”
“考了好几年还没考上的我更慌,以后编制要越来越少了吗,赶紧上岸啊。”
“唉,突然搞得人好焦虑,我也觉得最近两年岗位越来越少了。”

大家热议,河南省开启事业机构改革这样一个大的趋势,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可能:未来编制名额的缩减、编制内整体待遇的下降,以及“上岸”难度的持续增加。
所以在这样的改革趋势下,目前考编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吗?我们还有必要一头扎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编队伍吗?

精简事业编已成为大趋势
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国企编制,往往被视为“铁饭碗”,成为“体制”的注脚。
作为最稳定的工作岗位,一旦入编,就不会轻易被辞退。在经济波动的大背景下,体制的避风港效应愈发突出。
所以这些年,千军万马争着考公、考编,考公考编更成为了应届毕业生择业的首选。
去年,全国“国考”报名人数超过300万人,各地省考报名人数更是超过500万人,至于考编“军团”更是不计其数。

图源:小红书@公考大实话
但近两年,有体制内的人自嘲:碗不铁了、饭不香了。
据悉,这次河南事业机构改革远超最初的改革目标。
不仅河南省直事业机构要减少一半以上,相关事业编制也将随之缩减,而一些“小散弱”的事业单位或将不复存在。
而早在2020年,山西浮山县已经慢慢开启了事业编改革,将35个机构精简为22个,科级领导职数由154名精简为128名。
涉改县直事业单位由179个精简为40个,精简78%,涉改事业编制由1944名精简为970名,精简约一半。

精简事业单位,首当其冲的就是各个单位的编外人员。目前,黑龙江、湖南、湖北、云南、安徽、内蒙古多地开始清退编外人员。
其中,力度最猛的当属哈尔滨,要求每年精简20%相关编外人员,市直机关5年内精简完毕。

全国各省都开始编制精简,在对事业单位进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将那些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剥离出去,并调整事业单位的布局结构,对事业单位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从而精简高效。
编制数量以“退三进一”方式慢慢消化,即每退休3名人员才能增加1名新人。由于国家财政的压力,铁饭碗越来越少,这或许是一个大的趋势,铁饭碗未来可能不再是铁饭碗。

一边是编制精简,招收名额逐渐减少,一边是全民考编热潮仍然持续高涨,越发激烈的竞争下,还要继续走不知何时才能上岸的考编路吗?那些编制里的人,是逃离围城还是继续捧铁饭碗?
编制围城内外
是挤进去、留下、还是离开?
在改革面前,有人选择在名额越来越少之前,赶紧拼命上岸。
NO.1
30岁被编外清退,决定拼一把考编
考不上正式编制,居委会、社区工作者、辅警、编外等工作则成为了考编人过渡的最佳选择,但事业编编外开始被清退,让本来稳定的编外变得岌岌可危。
随着一大批编外的清退,越来越多的大龄编外人正式加入考编的队伍之中。

图源:小红书@哦哦哦
30岁的小A毕业之后一直待在某市属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当时也是通过正式的社工考试考进来的,今年上半年却被单位辞退了,以前还算将就的一点收入也没有了。
体制内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年龄,小A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了。当前,最好的出路,似乎还是重新考入体制内。
但是离35岁的报考年龄限制越来越近,小A心里控制不住的着急,后悔前几年在职的时候,没有努力拼一把考上编制。
“编外就像温水煮青蛙,相较于外面的工作,其实收入还可以,虽然相较于有编制的同事更累,单位领导也经常鼓励我们去考正式编;
但是平时工作挺累,收入也过得去,就没有认真准备过,现在被清退,除了拼一把考编,也没有更好的工作了。”
NO.2
纠结要不要放弃教师编
有人奔波在考编的路上,有人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主动离开体制内。
“编制是一座围城”的含义,也许只有围城之内的人才能真正地体会。
教师编制和基层编制可能是离职率最高的编制了,要是叠在一起,那还真是叠buff了。
小B一毕业就通过校招考进了某所县城高中,当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学校缺人手,一毕业的小B就上任了班主任,过上了朝六晚十、单休的上班生活。

图源:小红书@momo
“跟着学生一起上高中,好像是自己在上高中一样,很难习惯要一直持续这样的工作节奏”,小B说。
“工作强度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作为班主任,得和家长、领导沟通,班级管理不好,班级成绩排名靠后,刚开始上班的头两年,每天晚上还要备课到凌晨,简直是分身乏术。”
有些时候,小B会想,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自己的烦恼和痛苦会减轻吗?会度过最艰难的时期吗?

老教师们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关键还是在于自己能不能适应这份工作,能不能平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有些时候,编制就像一个无法放下的枷锁。小B有时候甚至希望教师真如传言中所说的,要逐渐取消“铁饭碗”,这样就可以下定决心离开学校了。


“辞去编制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是需要勇气的,离开学校不知道能去哪里了,父母也不会同意辞去编制的,而且老师太难转行了,去私立学校也很累,还没有保障。”
NO.3
还为了考编愿意接受异地吗?
“考编不异地,异地不乡镇”,异地编制是否值得上岸,也是考编人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是为了上岸而上岸,编制往往会让我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小C毕业时只希望能考上一个稳定的编制,离家远一点也能够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小C开始后悔之前的决定。
小C在离家400KM的一个县城上班,语言不通,没有亲戚朋友,小县城里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周末不像其他同事一样能回家。

图源:小红书@6566FAD9
放小长假还要耗费2天的时间在路上,身心俱疲,每当离开家的时候,小C就想“要是当初考上老家的编制,该多好啊。”
但编制违约的代价是高昂的,6年的服务期内辞职要赔付违约金,等到服务期到了,年龄大了,更需要考虑事业发展和婚姻这些问题。

图源:小红书@Doraemon
“调动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辞去编制,重新考回家乡。”编制把人固定在了一个地方,小C已经决定辞去异地编制考回老家。
也许编制能给我们暂时的安全感,但编制稳定的另一面,同时也是一种限制。上岸是暂时的,在“岸上”我们也会面临新的困境。
还要选择所谓铁饭碗吗?
对于编制改革,有人调侃,“铁饭碗”的碗是铁的、饭是馊的,穷得很稳定、很安心。
毕竟在大环境下,有个稳稳的饭碗还是心安的。

不过,我们要提醒自己的是:
考编是一场“豪赌”,沉没成本只有在“上岸”的结果下才值得。
而且在编制精简的大趋势下,即便上岸了,值不值得,也需要打个问号了。
在大的改革趋势下,考编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
“铁饭碗”以后或许不再是“铁饭碗”,甚至被砸碎。
时代风云变幻,人跟时代的车厢脱节,从来不是被客客气气请下去的,而是被一个急转弯甩下去的。
而且,“上岸”之后可能并不是真的“上岸”,除了一眼看得到头的“稳定”外,体制内复杂的人际关系、晋升发展的空间、基层繁重的工作、异地的距离……
人生没有永远的避风港,生活永远没有两全其美的理想状态,摆脱一种困境,就会陷入另外一种困境。
没有一条路,是指向稳定生活的。宇宙的尽头,不是编制,永远是我们自己。
好心态,决定人的一生。心稳,就什么都不必怕了。
参考资料:
[1]国民经略:人口第一大省,开始“砸”铁饭碗了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广东排名第三的双非大学,王牌学科力压985,37位校友入选全球顶尖科学家榜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