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催”和“从不被催”的孩子,12岁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以下场景你熟悉吗:
孩子明明8点就能写完作业,硬是拖到10点,节假日作业到最后一天,才开始疯狂补;
每天都重复着这几句话:“快点起床要迟到了!”;“快去刷牙,要睡觉了!”;“来吃饭!快点!”;“快走!”……每次都崩溃到想哭!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拖延磨蹭的问题,要么晚上睡觉晚,早上上学迟;要么吃饭吃得慢,游戏结束难,怎么催也不管用;明明说好再玩10分钟就做作业,结果时间到了却翻脸不认人。
俗话说,拖拉不是病,拖起来真要命!
小至3岁,上至80岁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拖拉。
而在6-13岁这个阶段是调整、改善拖拉的最佳时期,许多孩子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培养好良好的习惯,将来拖拉就会转变成“拖延症”,有可能会陪伴孩子终身。
拖拉磨蹭会让孩子不断吃亏
为何他们偏偏如此的磨蹭拖拉?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说:时间管理能力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学习效率决定学习分数。
而拖拉磨蹭的孩子,缺少的正是时间管理能力。
懂得时间管理的孩子,能把学习安排好,自愿主动地把作业做完,还有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学习效率高。
反观不会时间管理的孩子,不仅做事慢,浪费时间,而且自制力很差,容易情绪低落,受挫。
这样一加一减之中,时间长了,差距自然会拉大。
按照孩子成长规律,小学时期建立起来的习惯,将会在初二及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明显地表现出来。
拖拉磨蹭习惯一旦养成,除了会影响学习,还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从小“被催”和“没被催”的孩子
未来过的是两种人生
之前听一位妈妈说,一天晚上,她照例催孩子去做作业;催到第二遍,孩子还在刷着手机,嘴上答应着,身体并不动。
一般当家长第一遍催促的时候孩子都会无动于衷,因为孩子往往知道这只是打个预防针,反正还会再催的,于是继续安心玩耍。
当家长催第二遍的时候,孩子便会预感到妈妈要发火了,所以抓紧时间再多玩一下。等到第三遍的时候,家长真的发火了,而这个时候孩子才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以父母催促的次数和发火的程度,来判断该不该去做这件事,而不是他自己真正意识到,该去做这件事情了。
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不停的催促,最终会让他失去对自己的掌控能力。形成对“催促”的依赖,很难学会该学的东西。
而且过度的催促,会让孩子产生极度反感,他们感觉不管做什么都会被催促,所以认为自己是“坏孩子”,不仅失去自信,还会催生逆反心理。
助孩子告别拖拉磨蹭
我们家长能做什么?
对孩子的教育,一定是身教大于言传,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越成长越优秀,而不是当孩子拖拉磨蹭时,大吼大叫的训斥,将孩子变成父母负面情绪的容器。
想要搞定孩子的拖拉磨蹭,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孩子会有这种表现,通过分析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药到病除”,让孩子告别拖拉和磨蹭,化身行动派。
对此,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刘慧】老师,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解读孩子心理,结合自己的育孩经验,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沟通方法,用4步应对孩子拖拉磨蹭等学习问题。
方法简单,全程0元免费学习,值得每个孩子试一试!
马上0元参加
《告别吼骂催促,养成学习好习惯》
花20分钟做好这件事
不怕拖拉磨蹭!
开课在即,抓紧扫码报名
(如错过报名时间,将自动推荐其他课程)

课程针对哪些问题


哪些孩子需要参与训练



Day1:扫清2大学习障碍,不拖拉
告别作业拖拉,每天早睡2小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