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才学子以《新学堂歌》唱响北京大学 | 美育之光,璀璨华夏

在历史的长河中,美育如同一股清澈的甘泉,滋养着无数心灵的成长。
2024年7月28日,值此盛夏,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携《新学堂歌》于中国近现代美育发源地·北京大学受邀参演——“歌声与微笑”·原创沉浸式儿童音乐剧《歌声改变人生》闭幕式活动。
当未名湖畔的柳丝
轻拂过历史的涟漪
一场关于美育的盛宴
缓缓拉开序幕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加强和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由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出品的“原创沉浸式儿童音乐剧美育系列作品”于2023年12月在全国启动,在2024年7月20日至27日期间于北京大学进行汇演及录制工作,树立美育浸润行动标杆性示范工程。

新学堂歌
插画展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
中国老教授协会会长/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范迪安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高校美育教指委副主任 杜卫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廖文科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表演艺术家:戴玉强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
国家一级演员/梅派(兰芳)第三代传人:胡文阁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执行校长:刘炜博士等
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和全国近万名学子
共襄盛举!
嘉宾发言 · 向下滑动查更多

此次汇演以《新学堂歌》为纽带
集合国内头部高校美育力量
汇聚文艺界璀璨星光
致力于打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系列作品
让中国美育的声音响彻云霄!
古风“谷”韵
赓续鼎新
有这样一首歌,它源自千年古韵,却在当代校园绽放新生。它不仅是一曲旋律,更是一段旅程,引领着学子们穿越古今,触摸文化的脉络。这便是《新学堂歌》一种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完美融合的艺术形式。

《新学堂歌》系列作品系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于晚年历经十三载专门为推动中国少年儿童艺术文化教育而创作的音乐作品集,是具备良好音乐文化教育意义并适合广大少年儿童普及和传唱的音乐作品,已成为儿童音乐启蒙和国学启蒙不可或缺的理想素材。
《读唐诗》|滑动查看更多
词:魏德泮/表演:三、四、五年级学生代表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执行校长 刘炜博士与
罗赛校友及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学生 王艺涵——对谈
新英才学校在《新学堂歌》中创造的
「三项第一」
首唱《新学堂歌》
厦门英才学校曾首开先河,
将第一首新学堂歌《游子吟》以歌唱形式唱出,
激活了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
从此《游子吟》那温暖而深邃的旋律,
于厦门英才飘向四海。
首演《新学堂歌》
在《游子吟》的首演舞台上,
新英才学校用精湛地表演
诠释了古诗词的深邃意境,
这不仅让传统文化的魅力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更展现出我校对于美育的深刻理解
和对艺术创新的不懈追求。
首创《新学堂歌》歌舞融合的形式
新英才学校首创《新学堂歌》歌与舞融合
的艺术表达形式,
让每句诗词都化作生动的肢体语言。
这种融合的创举,
不仅丰富孩子们的审美体验,
更能加深其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记忆,
激发创新思维与创造力,
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十八
英
才
载
· 初心未改
《论语》|滑动查看更多
词:孔子弟子【春秋】/表演:六年级、初中部学生代表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作为谷建芬《新学堂歌》美育示范基地。
《新学堂歌》已在新英才孩子们口中
传唱了十余年。
建校起初,我们便带着《新学堂歌》,
从厦门英才学校起航,
跨越万水千山,
于北京市新英才学校的土壤中深深扎根,
历经十八载风雨,
如今已蔚然成林。
岁月如歌,回忆往昔。2005年谷建芬老师《新学堂歌》中的六首经典之作:《春晓》《悯农》《明日歌》《读唐诗》《游子吟》和《登鹳雀楼》于厦门英才学校首次唱响,这次历史性的首唱首演意义非凡,不仅彰显了新英才学校在美育上的前瞻性视野,更为孩子们种下了文化自信与创新思维的种子。
《道德经》|滑动查看更多
词:老子【春秋】/表演:三、四、五年级学生代表
《江南》|滑动查看更多
词:汉乐府/表演:一、二年级学生代表
十八载光阴荏苒,
我们以歌为舟,以诗为帆,
围绕《新学堂歌》开展了系列专题活动,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将古诗词的韵律与现代音乐的旋律巧妙融合,
并通过演唱的方式表达出来,
赋予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
让每一声吟唱都体现出文化的坚韧与美学的绵长,这样的歌声影响并改变着很多学生的一生。
多元传承
美育未来
新英才学校重视美育教育,扎根中华文化,融洽东西方文明,推动文化创新。从课堂到生活,为学生种下传统文化之根。
《新学堂歌》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学校的传承与发展,于课堂上萌芽,在活动中生长,在每一次表演中开花结果。

十八年的坚持,使《新学堂歌》由萌芽走向繁花,通过国内、国外的赛事演出交流,连接起多元文化的情感共鸣。依托古诗词的历史底蕴及舞台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新英才学校的历史文化与十五年一贯制自然生态下的艺体特色教育理念融合展现。使学生们在韵律中感受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于歌唱的瞬间领悟古人的情感与智慧。
《相思》|滑动查看更多
词:王维【唐】/表演:六年级、初中部学生代表
国
英
才
家大剧院
· 荣耀时刻
回望2023年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十五周年校庆,国家大剧院内,《新学堂歌》悠扬回响,近600名师生和家长携手参与到了演出当中。近一个半小时的表演过程,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创意的绽放。台前幕后,学生间的温情鼓励、道具的匠心独运,舞台表达的多元融合,深刻诠释了《新学堂歌》的时代价值与美学意义。

学科融合
多维体验
新英才学校始终不断探索美育的无限可能。《新学堂歌》在新英才,从来不是课堂中机械地背诵默写,而是在舞台表演中被再次重塑,通过艺术的创造加工后以新的面貌延续着经典。
《游子吟》|滑动查看更多
词:孟郊【唐】/表演:申艺卓
新英才“繁华”妈妈合唱团
新英才“芳华”妈妈舞蹈团
美术课堂上
学生们用画笔勾勒出《新学堂歌》中的古诗意境,将视觉与听觉进行完美融合。
语文课堂上
学生们通过对《新学堂歌》的诵读与表演,领略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在琅琅上口快速记忆诗词的同时也能记住表演内容。
“男武女舞”课堂上
与《新学堂歌》的巧妙融合,是对美育深度与广度的拓展。在刚柔并济的武术与舞蹈中,歌声成为连接身心的桥梁,既展现了力与美的和谐统一,又通过音乐旋律,塑造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与追求。
《百家姓》|滑动查看更多
词:无名氏【宋】/表演:武术A、B队
《歌声与微笑》|滑动查看更多
领唱:戴玉强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与谷建芬老师具有现代气息的创作方式
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让经典焕发新生。
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科融合教育,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更培养了他们多元的艺术鉴赏力与创造力,
同时也给学生们的表演注入了新的表达方式。
文
英
才
脉相承
· 唱响北大
今日,我们带着《新学堂歌》的文脉、文慧、文思,走进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和全国近万名学子共襄盛举。在这里,我们用歌声讲述中华故事,用表演传承文化精髓。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
合影及幕后花絮|滑动查看更多
合影及幕后花絮|滑动查看更多
合影及幕后花絮|滑动查看更多
在未来的道路上,
愿《新学堂歌》成为学生们心灵的灯塔,
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
让孩子们在真、善、美的追求中,
成长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新时代青年。
弦歌不辍
雅韵流芳
古风“谷”韵悠扬,它如同清泉般滋养着新时代少年的心田,以最美的旋律唤醒内心的力量。
诗以咏志,诗以传情,每一句歌词都承载着先贤的智慧与情感,通过新英才学校独特的艺术体育育人模式,诗词的深邃与民族曲调的悠扬相得益彰,展现出了《新学堂歌》独有的辞章之雅、音律之韵与服饰之华。
这是文化的传承、生命的礼赞与青春的颂歌!

与新英才携手并进
在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发源地——北京大学
共同助力大国美育前行
讲好中国美育故事
传播中国美育声音
在歌声与微笑中
见证每一个生命的蜕变与绽放
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美育华章!
- 校园开放日 -
欢迎走进新英才 / 席位有限 /扫码预约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十五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夯实基础,扎实学术;高中阶段呈现多元升学路径,包括国内高考课程、英国A Level课程、美国AP课程、中国香港DSE课程、国际艺术高中课程等,最大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升学需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课程,打通全球升学路径。

本期编辑 / 排版:段淼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