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去哪儿了?从联通大数据看清明小长假
又是“人人人人人”!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
清明节假期3天
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
国内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
同比增长6.7%
你的花费大头在哪里?
哪些城市最火爆?
什么旅游方式最受欢迎?
中国联通大数据为你解答
清明假期的出行特点体现为旅游休闲与返乡祭扫的双重驱动趋势。正值春暖花开时节,短途旅行、自驾出行以及家庭亲子游等多样化的旅游方式备受青睐,尤其推动了一线城市的旅游热度。据技术创新中心数据显示,北京、广州、成都、重庆、杭州等主要城市依旧位居清明假期热门旅游城市的前30名。
另一方面,返乡祭扫作为清明节的重要传统,也促使大量游客前往三四线城市及乡村地区。“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逐渐成为地方提升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推动力,各地纷纷策划推出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体验项目,实现了旅游发展与非遗保护的良性互动,助力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兴盛。
清明假期期间,跨市深度游游客量前30的城市共接待外地深度游客9589.1万人,平均每个城市接待外地深度游客319.6万人。TOP3热门的城市分别是北京、成都和广州。

前10的省区共接待9227.8万人,平均每个省级目的地接待深度游客922.8万人。江苏省、广东省和河南省位列省域深度游客量前三位。

联通数智智慧足迹大数据显示,清明假期3天,全国900多个商圈客流总量达2.02亿人次,同比增长9.22%,旅游热情带动消费活力旺。
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据技术创新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全国358家5A级景区中,深度游客量排名前50的景区共接待游客1687.4万人,平均每家景区接待量达33.7万人,日均接待量突破11.2万人,同比增长11.6%,彰显文旅市场强劲复苏态势。

交通网络的全面升级为游客出行注入新动能。高铁网络的密集覆盖催生"2小时高铁圈"成为热门选择,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清明假期三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7.9亿人次,创清明假期出行量新高。铁路客运量约5377.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2%。全国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达2009.3万人次,创今年以来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
游客结构凸显代际融合新趋势。根据技术创新中心的数据,在深度游客量排名前50的景区中,年龄为30岁以下游客超30%的景区达到41家。而互联网平台数据显示"偕老游""带父母看世界"成为热点,呈现了一种"Z世代引领风向,银发族释放潜力"的市场格局,推动旅游产品向全龄友好型加速迭代。
随着“躺平式”旅游和休闲度假需求的不断提升,游客在规划旅程时,更倾向于追求舒适便捷、放松身心的体验。这种变化趋势表明,旅游消费正逐步向个性化、高品质方向发展。
清明假期期间,技术创新中心监测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85家),共接待深度游游客(在度假区停留2小时以上的游客人数,本部分以下简称“深度游”)1071.6万人,其中排名前20的度假区共接待游客558万人,平均每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接待27.9万人。在8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近程游客占比达到30%以上的度假区数量达到49家。过夜游客占比超过50%的度假区数量达到32家。

技术创新中心监测的数据还显示,相比过去那种匆忙打卡的旅游方式,如今游客更偏爱舒缓自在、强调家庭陪伴的旅行模式。亲子互动、康养放松、节奏适宜的高品质旅行方式,逐步成为家庭游客的主流选择,展现出假期出游正从“赶景点”的特种兵式旅行向“重体验”的休闲度假游转变。
清明节期间,粤港澳大湾区的返乡祭祖活动尤其活跃,深圳、东莞、汕头、汕尾等地因独特的宗祠文化与地方美食,成为吸引港澳居民回乡探亲的重要目的地。各地还积极推出丰富的节庆民俗活动,浙江乌镇、河南开封等地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广受游客欢迎。
根据技术创新中心的数据,清明假期期间,入境深度游(指来自境外并在大陆城市停留6小时以上的游客)大数据显示,排名前20的热门城市共接待入境深度游客139.5万人,平均每座城市接待约7万人。入境深度游客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广州和泉州。有56%的入境深度游游客停留时间达3天以上。


从出境游趋势来看,亚洲周边地区依然是主要目的地,赏花季的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地持续热门。同时,远程出境游热度快速攀升,赴欧洲及俄罗斯等地旅游的需求增长明显,呈现出游客出行选择的多样化特征。
数据说明:
(1)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游客行为监测与决策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监测数据。
(2)景区、度假区深度游客量是指离开常住地10公里、6小时以上,且在景区、滑雪旅游度假地停留1小时以上,在度假区停留2小时以上的游客人数,1人多次进出目的地计为1人。
(3)城市外地深度游客量是指离开常住城市10公里且在目的地城市停留6小时以上的游客人数,1人到访城市多个目的地或停留多天计为1人。
往期推荐
2. 国家信息中心与中国联通智慧足迹联合发布国内首个 《冰雪经济监测指数》
3. 体育总局发布《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年)》
4. 北上广及成都、重庆线上线下人气均居前列 广州天河路、哈尔滨中央大街商圈人气最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