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号C星星座顺利通过在轨测试总结评审

9小时前 阅读数 99 #综合
文章标签 星座

近日,北京三号C星星座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成立了以童庆禧院士为组长的评审组,自然资源部遥感领域专家、五院和公司相关专家作为评委出席了会议。二十一世纪公司领导及公司领导、型号两总分别代表卫星运行团队和卫星研制团队出席了会议。

北京三号C星星座由四颗0.5m全色、2m多光谱的光学智能遥感小卫星组成,于2024年5月2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发射并进入轨。卫星入轨后,项目研制团队完成了卫星飞控、四星90度等相位分部调整和预定的在轨测试工作。在轨测试期间,二十一世纪公司作为业务运控部门负责载荷任务规划和指令生成,经公司项目研制团队核对确认后,实施卫星测控和指令上注。卫星载荷数据分别在二十一世纪公司的北京站、南宁站、乌鲁木齐站、牡丹江站等完成数据传输。

北京三号C星星座在轨测试全部采用星上自主任务规划的方式进行,截止10月10日,共完成两千余条对地观测,累计获取了四万景、约六百万平方公里的有效数据。

四颗卫星使用平坦区域影像完成了分辨率、幅宽的测试,使用均一地物覆盖的L0级图像完成了信噪比的测试,使用国内试验场完成了在轨动态传函的测试,测试指标均满足要求,图像质量和数据一致性好。





在轨测试期间融合影像图


每颗卫星挑选了100轨L1数据产品进行无控RPC几何校正定位精度评测,四颗卫星无控定位精度均优于5m(RMS)。





定位误差统计图(红圈为CE90误差椭圆)


项目团队结合星上的智能处理GPU硬件平台和公司自研的高性能处理平台Linux软件系统,基于北京三号系列卫星相关成果和地面预处理系统,实现了北京三号C星星座在轨处理系统地面算法向星上处理的迁移,设计了14个APP软件,具有功能种类多样、管理和使用灵活、可扩展性强等特点,完成了在轨测试,测试结果符合预期,满足测试指标需求。





星上智能处理对飞机识别监测(上)

和道路提取(下)


经过现场质询和讨论,北京三号C星星座在轨测试工作获得了评审专家组的一致认可。专家组认为:卫星星座在轨测试完成了测试大纲和细则规定的各项测试内容,测试项目齐全、测试结果可信;各项功能、性能满足合同要求;能够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水利、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以及国防安全等领域提供数据产品及应用服务;卫星星座在轨工作正常,具备投入业务运行条件。

北京三号C星星座项目继承了北京三号系列卫星项目研制团队与二十一世纪公司项目运行团队联合研制的传统,在智能处理和应用场景开拓方面密切合作,探索星地一体化新模式。双方团队力争充分挖掘智能观测和星座协同运营的潜力,实现更多技术和应用成果牵引,把北京三号系列卫星打造成商业航天标杆品牌,走出商业航天特色之路,深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各行各业。



文字:吕大旻 姬云龙

编辑:崔寒颖

责编:赵汉卿

审核:蒋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