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厦的非遗分享会|药发木偶
小厦的
非遗分享会
药发木偶




非遗文化如同璀璨的星辰
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城市非遗之光
坚定青年文化自信
人文教育学院开展了
非遗主题系列分享活动
第十八期分享会如期展开
主讲人宋金霞
带我们了解药发木偶的故事
请紧跟小厦的步伐
踏上这场非遗之旅
去探寻那些深藏在民间的文化瑰宝
我们一起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分享开始,宋金霞同学向我们介绍了药发木偶源于宋代的一项烟花杂技,是以火药带动木偶表演的传统手工技艺。曾一度被认为在国内早已失传,研究人员考证后认为,长期以来存在于浙江泰顺民间的“放花木偶”即为药发木偶。其只在庙会、祭祀等重大节庆活动时举行。演出内容有《西游记》等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剧目,也有流传于本地的一些剧目。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五种。而药发木偶是一种独具一格的传统形式,其木偶表演由火药带动,在其他木偶表演中独一无二。艺人将戏曲人物、神话人物等木偶造型混于烟花之中燃放,在烟花的带动下,焰光中木偶凌空飞舞、五彩纷呈、栩栩如生。

解放初期被专家断言失传的药发木偶,20世纪90年代在泰顺被发现,令我国木偶艺术界振奋。泰顺药发木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浙江省民俗文化中地位重要,长期以来丰富了泰顺人民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素质。相信在新时代这项技艺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继续为人们带来震撼与感动,让这古老的技艺代代相传,永不落幕。


檀木雕琢的神灵与农谚随引信苏醒
在硝烟中舞成千年缩影
火药配比丈量着先人智慧
关节震颤复刻着古老节气
而那些被火光擦亮的夜晚
始终回荡着匠人指尖的温度
还有那山河间的浪漫回声
以火为笔,木偶作墨
书写千年非遗华章

—END—
来源|人文教育学院
文稿|刘强 徐蝶
图片|人文教育学院
排版|李越 刘学雯
指导教师|宋金泽
图文校对|贾若楠 吴甜甜 王雨桐
审核|王莫楠 赵云龙
责任部门|校党委宣传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